健康網》長期使用類固醇致骨鬆? 醫:正確用藥降風險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類固醇作為一種抗發炎及調節免疫的藥物,長期以來被稱為「美國仙丹」,因其顯著療效廣為人知。然而,隨著其使用的增加,副作用問題也逐漸浮現,尤其是類固醇引發的骨質疏鬆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近日在臉書上提醒,類固醇長期使用會對骨骼健康產生影響,增加骨質流失的風險。
醫師指出,雖然類固醇的副作用令人擔憂,但若遵從醫囑、合理使用,其治療效益仍遠超過風險。特別是,類固醇引發的骨質疏鬆並非不可逆轉,一旦停止使用類固醇,骨質流失的風險會隨之降低。為了減少骨質流失,建議患者在病情穩定後逐步降低類固醇劑量,同時適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甚至可以考慮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來進行預防和治療。
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2024年的活動主題為「向脆弱的骨骼說不(Say no to fragile bones)」。醫師呼籲民眾關注骨骼健康,及早預防骨質疏鬆,特別是在使用類固醇治療時,要謹慎遵守醫囑,減少骨骼損傷的風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