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不是手抖就是帕金森! 認識「原發性顫抖症」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是所有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氏症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上發文指出,並非所有手部顫抖的情況都與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有關,另一種更常見的神經病症—原發性顫抖症,往往被忽視,通常為雙側對稱,且多從手部開始出現。
什麼是原發性顫抖症?
謝炳賢指出,原發性顫抖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不自主且有節奏的抖動,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較為普遍。謝炳賢表示,這種疾病通常以手部顫抖為主,約有5成的患者有家族遺傳史,但目前尚未確定具體的潛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原發性顫抖症不會影響思維能力或記憶力,因此較少造成顯著的生活功能喪失。
原發性顫抖症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為手部顫抖,通常以雙手對稱顫抖為主,並多從第2、3、4指開始,特別是在握持物品或進行精細動作時更加明顯。有時,維持固定姿勢也可能加劇症狀。此外,頭頸部、聲音或腿部也可能出現不穩的情形。
與帕金森氏症的區別
謝炳賢說,雖然原發性顫抖症和帕金森氏症都會出現顫抖的症狀,但兩者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原發性顫抖症通常為雙側對稱,並且多從手部開始出現,主要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顫抖;而帕金森氏症則多從單側肢體開始,並以靜止性顫抖為主,合併有走路不穩、步態異常或肢體僵硬等症狀。
治療方式
目前原發性顫抖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常用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藥和交感神經乙型阻斷劑。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交活動,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如視丘切除術、深部腦刺激術等。
謝炳賢提醒,對於手部顫抖的情況,了解原發性顫抖症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