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大公衛建議:大腸癌篩檢改45歲 10年內可少千名病例

2024/10/17 15:28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李文宗發表最新研究證實,大腸癌發生與篩檢及世代效應有關聯。(記者楊綿傑攝)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李文宗發表最新研究證實,大腸癌發生與篩檢及世代效應有關聯。(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前三名,更是全球重要公衛議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李文宗發表最新研究證實,大腸癌發生與篩檢及世代效應有關聯,從台灣經驗來看,篩檢介入可成功減少發生率逾1成,相關研究已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他並強烈建議篩檢年齡下調至45歲,估計10年內累計可減少逾千名病例。

李文宗運用了新設計的「年齡-年代-世代-篩檢模型」進行研究,他指出,台灣大腸癌篩檢政策推動對發生率的長期趨勢留下顯著影響。台灣2004年起針對50至69歲民眾推篩檢,但篩檢率僅4.8%,後2010年擴大規模,篩檢率提升到23.4%,到2013年再提高年齡層到74歲,根據模式推估,實際上的年齡影響範圍可到79歲。

從結果來看,李文宗表示,2010年時50至79歲男性與女性大腸癌發生率較過去分別上升19.2%和15.6%,但隨後每年分別下降3.4%和3.1%,若進一步與未篩檢情況相比,截至2019年,篩檢已成功減少男性發生率12.4%、女性11.6%。

台灣直結腸癌 平均診斷年齡老化

而台灣直結腸癌發生率也呈現顯著世代效應,李文宗指出,隨著出生世代越晚,直結腸癌風險越高。台灣男性在1980年出生世代後,風險上升趨勢放緩;女性的風險則是在1980年出生世代達到頂峰,之後則呈現下降趨勢。

相較之下,西方國家早期出生世代的直結腸癌風險多為平穩或下降,但自1960年代出生世代後,風險急遽上升,具體原因未有定論,已成為新的公衛議題。但研究目前追蹤到1990年出生世代,雖未發現台灣有與西方相同快速上升跡象,不過應密切注意。

若明年大腸癌篩檢為45歲 10年內減千名病例

此外,李文宗的研究還發現,台灣直結腸癌平均診斷年齡老化,不過他提到,這是由於老年人口增長的關係,將年齡結構因素調整後,實際上在2010年後,診斷年齡是呈現迅速下降,因此推動大腸癌篩檢下降到45歲絕對有其必要。

針對降低大腸癌篩檢年齡,李文宗也估算,若是2025年就能確實執行,至2035年可累計減少1023病例,若是2030年才執行,至2035年則累計減少222病例,越早進行會有越好的預防效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