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水果何時吃? 醫揭「4時段」有不同功效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多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不同時段攝取水果竟有不同功效!好日子診所醫師蕭伶茲列出4個時段,例如早晨空腹吃水果,有助改善排便、排毒;飯前吃水果,有助消化、協助食慾控制等。並建議,每日都至少攝取1到2份新鮮水果,應以全水果為主,不推薦以糖分、濃度較高的果汁和果乾取代。
蕭伶茲於臉書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指出,水果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攝取,但根據不同的健康目的,水果攝取的適合時間會有所不同。
●改善排便,幫助排毒:選擇早晨空腹吃水果。
蕭伶茲指出,早上空腹吃水果能迅速提供能量,因為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如葡萄糖和果糖)能快速被身體吸收,水果中的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水果富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植物化學物質)可以中和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協助解毒功能。
●幫助消化,協助食慾控制:選擇飯前吃水果。
蕭伶茲說明,水果中的酶像是木瓜酵素、蘋果酸等可以幫助分解食物,因此在正餐前30分鐘吃水果,助於消化。水果中的纖維具有飽足感,也能讓正餐的食慾較緩和,避免飢餓感明顯而過度進食。
●提升活力,改善疲倦:選擇下午吃水果。
他表示,工作一段時間,再加上午餐與晚餐間隔較久,容易在下午產生嘴饞與疲倦感,如果選擇餅乾蛋糕等精緻澱粉類食物當作下午茶,血糖大幅波動煩而會加重疲憊感。以水果當作下午茶,能提供即時的能量補充,且水果中的纖維能保持血糖穩定,改善嘴饞與疲倦。
●提供快速能量,補充電解質:選擇運動前後吃水果。
蕭伶茲解釋,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吃一點水果,如香蕉或蘋果,可以為運動提供快速的能量,避免運動時低血糖。運動後攝取水果可以幫助補充失去的電解質和水分,特別是富含鉀的水果,如香蕉,可以幫助肌肉恢復
不推薦睡前、飯後馬上吃水果
他表示,雖然水果內的酶可以幫助消化,但某些腸胃較為敏感的人,飯後吃水果容易有脹氣或消化不良的狀況。高糖分的水果若飯後馬上攝取,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如果飯後想吃水果,會建議等飯後1至2小時再吃水果。
另外,也不建議睡前攝取水果,睡前過量攝取高糖水果(如葡萄或芒果)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而影響睡眠品質。
蕭伶茲補充,減重期間可選擇低糖分的水果,如莓果類或奇異果。大家可以視自己的需求,選出適合自己的攝取水果時間。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