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險群注意! 台灣孕產婦死亡率是日本的4倍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生得過雞酒香」,但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達到每10萬人有16人死亡,創下23年來新高,雖然2021年降為每10萬人有14人,仍比鄰近的日本高出4倍。醫師提醒,子癲前症是妊娠20週後出現高血壓合併蛋白尿或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台灣發生率約3%至5%,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之一。
38歲的高齡孕婦小花(化名)篩檢發現是子癲前症高風險群,懷孕期間定期產檢、按醫囑服藥並每天量血壓,雖然孕程順利,但寶寶出生後,卻突然出現反應遲緩及全身抽搐症狀甚至失去意識,所幸國泰綜合醫院醫療團隊迅速介入,於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即順利轉回普通病房,母子均安。
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陳俐瑾分享, 現代人晚婚遲育,而高齡懷孕增加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及早產等生產風險;雖然小花的懷孕過程大致順利,但因產程進展不順,最終選擇剖腹生產,寶寶出生後,小花的講話反應變得遲緩,身體也出現昏沉的情況,隨即開始全身抽搐並失去意識。國泰醫院迅速反應,麻醉科醫師立即展開緊急處置,以呼吸管供氧,產科醫師則迅速縫合子宮和傷口,並確認沒有大出血情形,醫療團隊也會同神經科醫師進行診治,確認小花的腦部沒有急性病變,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後,順利轉回普通病房。
陳俐瑾說,子癲前症是妊娠20週後出現高血壓合併蛋白尿或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台灣發生率約3%至5%,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之一,由於先前可能完全沒症狀,無預警突然發生,尤其待產、產後是發作高峰期。
陳俐瑾指出,高危險群包含初產婦、多胞胎、年齡大於35歲、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病史者。該院為響應衛福部病人安全週,從9月17日至10月18日舉辦病安週系列活動,強化醫護人員對孕產安全的預防及應變能力、教導產婦辨識產後大出血等生產風險,讓醫病共同為病人安全把關,落實「孕產安全你我共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