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婦腹痛竟是憂鬱症作祟 經顱微電流刺激助改善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55歲王太太是家庭主婦、個性「厚操煩」,中年後曾因壓力大失眠而到診所就醫,服用安眠藥後有改善,但時日一久也變得依賴安眠藥,甚至要吃到三級管制藥才能入睡。原本愛爬山的她變得慵懶、整天在家不愛動、也不愛吃,體型消瘦,3年前突然間歇性腹脹、腹痛到安南醫院急診,消化內科檢查僅輕微發炎,會診精神科進一步檢查評估,才發現是憂鬱症作祟。
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陳威任表示,經系列評估與自律神經檢測,發現王婦有很高機率是憂鬱症復發併依賴安眠藥,逐步減少安眠藥劑量,經過約2個多月調整,患者身體已無不適。後續再治療10個月,終於戒除三級藥物,恢復過去活力,又能跟先生一起享受爬山樂趣。
但這樣治療持續1年後,王太太又面臨新狀況,其用藥雖有助改善狀況,卻使食慾增加、體重上升,原本過瘦變得過胖。為免調整藥物後,又促使她焦慮症復發或其他副作用,今年初陳威任建議她嘗試「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搭配簡化藥物輔助,約3週就大幅度改善焦慮症,接著2個月療程,藉CES搭配冥想正念方式,焦慮症幾乎消失,專注度也顯著提升。
因為CES的3至6週療程,每天做1次,都需要自費;後來王婦乾脆自購1部效果佳、副作用低的CES在家使用,有效防憂鬱症復發。
陳醫師指出,像王婦這類病例是精神科門診常見,尤其年事高的長輩有許多身體不舒服的抱怨,常隱含情緒症狀在其中,容易發展成憂鬱症。另有些長輩易聽信親友建議,或本身主觀認為自己不是憂鬱症、只是失眠,安眠藥越吃越重,效果卻越差,還可能伴隨記憶力衰退、走路易跌倒等後遺症。其實安眠藥不是不能用,而是需合理使用及找出失眠根本原因,配合醫師調整藥物,才是長久之道。
但他也提醒,CES並非適用所有焦慮症患者,像戴心率節律器者與孕婦就不建議使用。情緒症狀就像冰山一角,需謹慎評估、合理檢測,搭配多元化治療及定期追蹤,才易制定治療方向。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