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仿燭」好光緩解失眠憂鬱! 清大團隊研究登國際期刊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由清大材料系教授周卓煇團隊研究的「追日仿燭」好光,經5年臨床實驗證實,緩解失眠及憂鬱等症狀,此研究也在維新建國康家臨床前期研究證實,可助精神患者康復;研究成果更獲「大腦與行為」國際期刊刊登,周卓煇研究團隊不畏山陀兒颱風,今(2)日發表成果,期許未來推廣到各大醫療院所,推廣好光。
周卓煇研究團隊、維新康家院長許景琦和博士生蔡雅琦今(2)日出席發表記者會,周卓煇說,清大專利的好光,比國際太空站上的好,因為該有藍光時,有藍光,像是白天;不該有藍光的時候,沒有藍光,像是入夜。如此日追陽,夜仿燭的好光,讓人白天有精神,晚上有睡意;相較其他的節律照明,可能一直出現不必要的藍光,恐傷眼、傷眠、傷身。
許景琦也說,未來在軒豊科技專業量產支持下,維新康家將率先建置好光醫療示範場域,並透過觀光醫療協會渠道,讓更多人可獲得好光好眠。尤其這項研究,展現智慧節律照明,對精神疾病康復的重大潛力;其中無藍光的照明模式能改善精神患者的精神狀態,療效令人振奮。
此外這篇國際期刊「大腦與行為」論文的第一學生作者,清華跨院國際博士生蔡雅琦也說,這樣的好光研究在維新康家完成好光的創新臨床實驗,歷時5年,終完成突破性發展。
周卓煇也期許,這項刊登在國際期刊論文的好光研究,特別是無藍害的燭光照明,可大幅減少入夜後對人的傷害,讓部分病痛不藥而癒,未來也將積極推廣到各醫療院所,透過好光及照明,讓人類更健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