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單預防流感恐不夠! 醫示警「一族群」應及早預防「皮蛇」

2024/10/01 14:28

醫師提醒若是免疫力較弱的族群,應慎防皮蛇上身。示意圖。(圖取自shuttestock)

醫師提醒若是免疫力較弱的族群,應慎防皮蛇上身。示意圖。(圖取自shuttestoc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公費流感疫苗今(1日)開打,但對於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如慢性腎病、糖尿病或有癌症病史者,光打流感疫苗恐怕還不夠!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提醒,每年秋冬,除了各種呼吸道疾病橫行,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也可能隨季節變化發作,特別是50歲以上免疫力較差的人,感染風險恐比一般人高出3.8倍,且糖尿病和癌症病史患者罹患的機率更高,還可能留下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吳至行指出,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跟流感相似,主要是50歲以上、免疫力較弱的慢性病患。像是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削弱免疫系統,讓患者更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帶狀疱疹病毒,它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誘發。

許多人覺得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疾管署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相當於每3人就有1人可能皮蛇上身,當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都可能引發帶狀疱疹發作。此外2024年最新研究顯示,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感人風險增加2.16倍。

吳至行提到,即使痊癒,帶狀疱疹病毒仍藏在神經節內,可能引發嚴重後遺症,像是糖尿病患者痊癒後,神經痛的風險就比一般人高出近50%,而且疼痛可能持續數天甚至數年,更有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血液病患者感染後,則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瀰漫性帶狀疱疹或疱疹性腦炎。

「大約一成的患者會復發,甚至最快兩個月內就可能再度發作!」吳至行提醒,帶狀疱疹不僅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損害不同器官的功能,例如帶狀疱疹患者中有10%至15%影響到眼部,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視力受損,中風與心臟病機率也大增。

他強調,除了保持健康生活和適當紓壓,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提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避免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鼓勵民眾趁著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的機會,也與醫師討論帶狀疱疹的預防策略,建立更強的免疫防線,才能在秋冬季節對抗流感與帶狀疱疹帶來的雙重威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