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以為腎結石復發 近8公分巨大腹主動脈瘤作怪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55高先生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痛、背痛,他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檢查發現腹部有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經心臟外科醫師評估,由於這顆腹主動脈瘤的型態少見特殊,緊臨重要血管,所以無法置放一般的腹主動脈支架,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心導管檢查發現病患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醫師擔心執行開腹手術,將有高度可能併發心肌梗塞,讓醫師陷入兩難。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凱文,決定改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先避免主動脈瘤立即破裂的風險,再於術後14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
楊凱文指出,腹主動脈瘤通常不會有症狀,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
他表示,醫療技術進步,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這種支架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腎動脈、上腸繫膜動脈是腹主動脈上的重要血管,像是高姓病患的主動脈瘤緊緊貼合兩條腎動脈,放一般支架會擋住重要血管的血流,犧牲掉腎臟,所以不適用傳統的主動脈支架;但開腹手術會增加心臟負擔及耗氧量,病人的冠狀動脈阻塞,無法提供相應血流便會缺血,極高機率併發急性心肌梗塞。
楊凱文說,T分枝主動脈支架的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即便架到高處,也不會擋住重要血流,然而手術方式相較一般的腹主動脈支架複雜,要先以將導管從鼠蹊部穿刺,伸入腹部撐開支架,而後再從鎖骨下開一小切口,將導線送至腹部,在複合式手術室內透過X光導引找到支架孔洞,讓支架分別置入每一條重要血管內,藉此維持血管通暢。
病患手術順利,術後14天再次接受開胸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恢復良好,平安出院,未來不用擔心突發性的急性心肌梗塞。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