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輕忽健檢紅字! 她6年後脾臟竟腫大1.5倍確診慢性血癌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37歲的許小姐因劇烈腹痛入院,發現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出血,沒想到術後血球數值異常超標,連脾臟也腫到1.5倍,進一步診斷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屬骨髓增生性腫瘤(MPN)的一種,也就是慢性血癌。其實早在6年前,許小姐的健檢報告就顯示血液數值異常,醫師提醒,MPN若未獲及早介入控制,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進展為骨髓纖維化或急性血癌。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指出,MPN是一種後天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疾病,沒有遺傳性、不會傳染,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其盛行率為每10萬人口中約有10位新發病例,由於症狀不典型,診斷常被延誤,尤其心肌梗塞或中風後才確診的案例並不少見,對個人和家庭都會帶來沉重負擔,長期控制不佳的患者,還可能發展為骨髓纖維化或白血病。
許小姐回憶,6年前健檢時就發現血液數值異常,當時認為是熬夜所致、不以為意,直到接受婦科手術後,血球數值仍異常,醫師將她轉診至血液腫瘤科,經骨髓切片確診為骨髓增生性腫瘤,脾臟已腫大1.5倍。剛開始她對放血治療無效感到沮喪,但後來改用新型長效干擾素治療,病情逐漸穩定,脾臟縮小且基因突變量也顯著下降。
侯信安指出,MPN的常見症狀包括疲勞、搔癢、盜汗、發燒、體重減輕、耳鳴、頭痛和失眠等,若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週,應諮詢診所或家醫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但如果出現脾臟腫大,伴隨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典型症狀,就要立即就醫。
侯信安說,MPN因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及骨髓纖維化等,病患多半相對年長,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這類疾病的個案數勢必會增加。
侯信安強調,早期診斷與精確分類相當重要,才能讓醫師針對患者病情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目前紅血球增生症仍以傳統治療為主,除使用阿斯匹靈外,對於不同風險族群可合併放血治療、口服化療藥物或者是干擾素治療,由於健保仍有相對嚴格的給付規定,協會持續努力爭取惠及更多病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