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單手滑手機罹患「媽媽手」激增 2招大拇指運動可預防

2024/08/31 10:12

骨科醫師曾祥睿指出,「媽媽手」不再只是抱嬰和做家事會罹病,近年也有不少長期單手滑手機的患者就醫。(阮綜合醫院提供)

骨科醫師曾祥睿指出,「媽媽手」不再只是抱嬰和做家事會罹病,近年也有不少長期單手滑手機的患者就醫。(阮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32歲高小姐從事律師助理工作,今年5月喜迎寶寶後,經常感到右手腕及拇指基部疼痛,連擰毛巾、托餐碗盤都牽制受限,檢查發現罹患俗稱「媽媽手」的肌腱炎,不過醫師發現,高小姐除了抱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外,坐月子期間長時間半躺床上以單手握手機並用拇指滑手機,都是罹患媽媽手的主因。

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曾祥睿指出,「媽媽手」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由於手腕和大拇指頻繁的不當使用,導致腱鞘發炎與狹窄,使肌腱在活動時卡住或摩擦而引發疼痛、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有緊繃感,大拇指活動時會因此「卡住」,拇指側手腕處甚至可觸摸到凸起腫脹且疼痛的腫塊,當握拳、扭動手腕或舉起物品時更明顯。

曾祥睿說,「媽媽手」女性發生率是男性6倍,常見於需要反覆使用手腕和拇指的動作或職業,例如抱嬰幼兒、洗衣服、扭毛巾,或是打字員、單手端托餐盤的服務生,近年更新增不少慣用單手拇指滑手機的患者,而孕產婦因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液體積聚,尤其在手腕及手部導致腱鞘及滑囊水腫甚至發炎。

治療上,曾祥睿表示,若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配合復健運動及使用肌腱護具等保守治療方式都無效後,可進行局部麻醉手術及微創傷口治療方式,釋放壓迫拇指肌腱的狹窄的腱鞘,同時運用防沾黏塗料,以降低術後肌腱與周圍組織沾黏風險並快速痊癒,手術有健保給付,但防沾黏藥材須自費價格在1萬5000至3萬元不等, 依個人狀況需要劑量有所差別,高小姐術後疼痛感即明顯減輕,手腕功能恢復正常。

第1式「大拇指牽拉運動」,將大拇指握在拳頭裡,拳眼朝上,將拳頭向下,直到手腕感到緊繃,維持10秒鐘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阮綜合醫院提供)

第1式「大拇指牽拉運動」,將大拇指握在拳頭裡,拳眼朝上,將拳頭向下,直到手腕感到緊繃,維持10秒鐘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阮綜合醫院提供)

曾祥睿建議,避免罹患「媽媽手」平常做大拇指運動來伸展、強化手部肌肉。第1式「大拇指牽拉運動」,將大拇指握在拳頭裡,拳眼朝上,將拳頭向下,直到手腕感到緊繃,維持10秒鐘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

第2式「大拇指阻力運動」,橡皮筋套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上,拇指慢慢張開以感到橡皮圈的張力,盡可能撐到最大後維持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

第2式「大拇指阻力運動」,橡皮筋套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上,拇指慢慢張開以感到橡皮圈的張力,盡可能撐到最大後維持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阮綜合醫院提供)

第2式「大拇指阻力運動」,橡皮筋套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上,拇指慢慢張開以感到橡皮圈的張力,盡可能撐到最大後維持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動作重複10次為1回,每日做3回。(阮綜合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