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愛睏、疲累乏力是濕氣重 中醫曝體內除濕4法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天不只戶外濕黏悶熱,有時也會加重體內濕氣。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在臉書專頁「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發文分享4個幫身體除濕的方法,中藥調理、穴位按摩、食療排濕,以及運動排濕。
中藥調理
薏苡仁和茯苓都是很好的中藥材。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每天飲用薏苡仁湯,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改善濕重引起的不適症狀;另外,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作用,建議可以食用茯苓粥,幫助改善濕氣引起的疲勞乏力。
穴位按摩
按摩足三里穴和陰陵泉穴,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排除濕氣。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3寸處,按摩此穴可以健脾胃、祛濕氣,增強免疫力;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按摩此穴可以利水消腫,祛除濕熱。
食療排濕
飲食調養也有利於除濕。建議多食用清淡、利濕的食物,如綠豆、冬瓜、苦瓜等,像是冬瓜有清熱利水、消暑除煩的作用,煮冬瓜湯飲用,可以有效排除體內濕氣,緩解夏季不適。
運動排濕
這部分跟西醫較為相像,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幫助排除濕氣。建議選擇較靜態的運動方式,如瑜伽、太極、慢跑等,像是瑜伽的呼吸和拉伸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出體內濕氣;太極拳的緩慢動作可以調節氣血運行,增強體質,幫助祛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