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6旬男不愛喝水痛風未追蹤 引發關節炎差點截肢

2024/08/23 14:56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登傑說,年長男性痛風未定期追蹤,可能導致關節變形。(記者黃旭磊攝)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登傑說,年長男性痛風未定期追蹤,可能導致關節變形。(記者黃旭磊攝)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中台灣白天攝氏氣溫超過33度,烏日區6旬男患者不愛喝水,因罹患高尿酸血症未定期追蹤,凌晨睡覺腳趾關節痛到無法入眠,經烏日林新醫院診斷為高尿酸血症引發痛風結晶性關節炎,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反覆痛風發作可能引發截肢風險。

夏秋季節燥熱好發痛風!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登傑表示,一般來說冬天進補易引發痛風,其實不然,人體水分於夏秋大量流失,若沒補充水分將使尿酸濃度迅速增加,尤其中高齡男性活動力低,入夜是痛風好發期,1名男患者因長期高尿酸血症,導致反覆痛風發作差點要截肢。

患者透過抽血檢查並及從X光發現關節遭破壞,團隊診斷為高尿酸血症導致痛風結晶性關節炎,經服用降尿酸藥物,並搭配清淡飲食、早睡生活習慣,本月發作頻率與關節疼痛大幅下降,患者說「終於可以好好睡覺。」

許登傑說,急性痛風關節炎主要侵犯下肢遠端關節,症狀初發時,好發頻率依序為第一腳趾關節、踝、膝關節,若血尿酸值持續過高,數週後產生結晶在關節腔內沉積,最終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喪失功能。

醫療團隊建議,患者需至少發生一次關節或黏液囊腫脹、疼痛或觸痛,或是關節及黏液囊出現尿酸結晶,再藉由臨床及影像學檢查果計算分數,才能診斷患者是否罹患痛風。

許登傑強調,飲食控制只讓血尿酸下降約1.0mg/dL,通常無法使血尿酸值小於6.0mg/dL,患者若要降低血尿酸值,多需服用降尿酸藥物並合併低普林飲食控制,應避免飲用酒精及含果糖飲料,包括內臟,紅肉,魚類及海鮮類等高普林食物也要少吃。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登傑(右)表示,夏秋季節燥熱,患者應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好發痛風。(記者黃旭磊攝)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登傑(右)表示,夏秋季節燥熱,患者應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好發痛風。(記者黃旭磊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