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膝關節變身術 前排球國手重返選手之路

2024/08/22 18:11

前排球國手陳小姐軟骨損傷合併退化性關節炎,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能重上球場當選手。(記者蔡淑媛翻攝)

前排球國手陳小姐軟骨損傷合併退化性關節炎,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能重上球場當選手。(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前排球國手陳小姐因教學不慎、未妥善熱身示範動作,傷及膝關節,痛到坐輪椅就醫,發現雙膝軟骨嚴重磨損,造成中度退化性關節炎,2年前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將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恢復關節功能,重返選手之路。

台中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表示,膝關節因受傷、老化或過度使用,造成膝關節軟骨缺損,導致膝蓋痠軟疼痛、活動角度受限,未進一步治療,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最終只能選擇置換人工關節。

陳超平醫師指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醫師指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醫師指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患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醫師指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患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指出,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為自費手術,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手術時從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約2至5公克的健康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分解可釋放大量軟骨細胞,再裝填到軟骨缺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耐用度高,建議患者早期診斷、治療,成功率可達9成。

這名前國手陳小姐雙側膝關節軟骨缺損,已經到中度退化性關節炎,如果不治療,可能5到10年就要置換人工關節,雙膝陸續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手術,終於能重上球場,重拾運動人生。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翻攝)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翻攝)

 軟骨缺損經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翻攝)

軟骨缺損經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以再生軟骨細胞,填充軟骨空洞。(記者蔡淑媛翻攝)

另名52歲黃先生年輕時因工作時右膝會碰撞機台,造成膝蓋軟骨損傷,出現疼痛也不在意,直到無法再騎自行單車運動才就醫,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12年前接受該手術,重新能騎車,累計自行車里程數超過10萬公里,高強度訓練也沒問題;另名75歲黃阿阿公,年輕時曾發生車禍,退休後從事農作,也發現膝軟骨缺損,1年多前手術後能再下田農作。

陳超平醫師指出,黃先生及羅阿公接受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後,能恢復運動功能,分別能再騎單車及下田農作。(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醫師指出,黃先生及羅阿公接受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後,能恢復運動功能,分別能再騎單車及下田農作。(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指出,提醒民眾如果覺得膝蓋覺得卡卡,經長時間活動,會腫脹不適、活動受限,應就醫檢查,早期診斷治療,平常也要訓練肌力,能保護膝關節,每天適度運動,而長者也最好能一週4次快走平路40分鐘。

目前關節軟骨缺損治療方式,包括服藥、玻尿酸注射、自體血小板治療、置換人工關節等,現在也有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治療。

陳超平醫師指出,黃先生接受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後,能恢復運動功能,能再騎單車。(記者蔡淑媛攝)

陳超平醫師指出,黃先生接受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後,能恢復運動功能,能再騎單車。(記者蔡淑媛攝)

黃先生術後12年來能騎單車運動,累計自行車里程數超過10萬公里,高強度訓練也沒問題;(記者蔡淑媛攝)

黃先生術後12年來能騎單車運動,累計自行車里程數超過10萬公里,高強度訓練也沒問題;(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