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按小腿下陷20秒不妙! 中醫消水腫推3招1飲品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究竟是胖還是水腫?以及要如何消腫呢?中醫師陳學莆表示,透過按壓小腿前側脛骨邊的肌肉並觀察下陷回彈的程度來判斷,如果下陷8毫米,並下陷持續超過20秒,就是相當嚴重的水腫。分享日常3招與1飲品來消水腫,包括: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避免過高的鈉攝取、適量的蛋白質補充、扁鵲三豆飲。
陳學莆在臉書粉「昌盛堂中醫診所」發文指出,目前針對體重過高的定義是:過重(24.0 ≦ BMI<27.0),及肥胖(BMI ≧ 27.0)。而在相同BMI的情況之下,根據表現出來的指徵又可以分為:實胖、虛胖兩大類型。
●實胖:通常食量較大且容易餓,因為過多的熱量攝取而造成肥胖。同時容易有怕熱、口乾舌燥或是便秘等等熱性的表現;肉肉較多且結實。
●虛胖:食量相對不大且容易疲倦。通常膚色偏白、四肢容易有冰冷的狀況。肉肉相對鬆軟且會有水腫的狀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下半身。
水腫程度 按小腿脛骨肌肉判斷
如何判斷是否有水腫?陳學莆表示,可按壓小腿前側脛骨邊的肌肉,按壓後下陷2毫米且立刻回彈,為輕微水腫;下陷4毫米,數秒就可回彈,則屬中度水腫;若下陷達6毫米,且回彈時間在10~12秒,就屬嚴重水腫,可以明顯看到下肢腫脹;如果下陷8毫米,並下陷持續超過20秒,就是相當嚴重的水腫,除嚴重的下肢腫脹外甚至會合併產生腹水的現象,務必要尋求醫療協助。
水腫症狀 四肢沉重、飯後疲倦乏力
此外,他表示,水腫還容易有疲倦乏力的感覺(吃飽後特別明顯),或即使得到充分休息,仍然沒有充飽電的感覺。同時可能還會有四肢沉重難以施力或食慾不佳、腹部容易脹氣的狀況;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若是脾的功能有了長期的不良影響,多半會累及腎;因此,還容易伴隨有怕冷等一些陽虛的症狀。
日常3招+1飲品消水腫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長時間的同一個姿勢會讓局部循環變差,而容易累積水分。特別是長時間久站、久坐的人,容易造成靜脈壓的上升,讓靜脈回流變差而誘發水腫的現象。
●避免過高的鈉攝取:重口味或是過鹹的食品,容易吃進較多的鈉,不平衡的電解質也會讓水分相對容易累積在身體。
●適量的蛋白質補充: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使的蛋白質攝取不足。足夠的蛋白質攝取,能夠維持好體內的滲透壓,也就能夠避免水腫的發生。
陳學莆推薦,製作飲品扁鵲三豆飲飲品,準備綠豆、紅豆、黑豆各15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約900毫升),將豆煮到爛熟後只取豆汁,代茶不拘時飲用。可以起到利濕消腫,健脾胃、補腎的功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