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舒眠麻醉不是零風險! 醫教民眾如何自保

2024/08/18 15:23

醫師提醒,「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並非零風險,需要麻醉專科醫師把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醒,「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並非零風險,需要麻醉專科醫師把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覺醒來就治療好了?做醫美光電、胃鏡、大腸鏡等,怕痛焦慮的患者常會選擇「舒眠麻醉」,何謂舒眠麻醉?真的零風險嗎?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台灣麻醉醫學會施明宏醫師,解析什麼是舒眠麻醉。他指出,「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並非零風險,需要麻醉專科醫師把關,而麻醉護理師是團隊成員,不能取代麻醉專科醫師,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

鎮靜麻醉分4等級「舒眠」是商業用語

施明宏表示,「舒眠麻醉」並非醫學上的專有名詞,這是坊間診所為了降低病人對麻醉的害怕,衍生出的商業用語。其實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大都是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的麻醉方式。美國麻醉醫學會依病人對刺激疼痛的反應,以及自主呼吸、呼吸道、心血管功能受影響的程度,將鎮靜深度區分為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全身麻醉4個等級。

臨床上會依據不同手術需求來調整鎮靜深度:例如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中病人無法喚醒、對疼痛沒有反應,鎮靜深度大約落在重度鎮靜到全身麻醉;醫美的光電治療有熱能,就會調整到中度鎮靜,當病人過度疼痛或灼熱刺激時會有反應,讓醫師得知以避免傷害。

醫師指出,鎮靜麻醉依鎮靜深度區分為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全身麻醉4個等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鎮靜麻醉依鎮靜深度區分為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全身麻醉4個等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舒眠麻醉 應由麻醉專科醫師把關

施明宏強調,「舒眠麻醉」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原因有4個包括:鎮靜麻醉的深度是變動的、即使劑量相同麻醉反應因人而異、不需插管更需要監測和應變、麻醉與手術醫師不可同一人。

民眾自保 注意3狀況

至於民眾要如何自保?施明宏說,大型醫療院所手術前或無痛胃腸鏡檢查之前,會有麻醉評估門診,這時會見到麻醉專科醫師;如果是在診所等小型院所,台灣麻醉醫學會宣導民眾要為自己的麻醉安全負責,應主動要求「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

醫師提醒,麻醉護理師是團隊成員,不能取代麻醉專科醫師,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醒,麻醉護理師是團隊成員,不能取代麻醉專科醫師,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他也提醒,若診所回應「醫師有麻醉認證」或「有專人處理」,要注意以下狀況:

1.手術醫師有麻醉訓練認證,也不能單獨執行。衛福部為了維護病人安全,立法規範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的全身麻醉或鎮靜麻醉,應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親自執行麻醉,僅有輕、中度的鎮靜麻醉,才有條件開放可由受過鎮靜麻醉訓練認證的非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而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

2.麻醉護理師是團隊成員,不能取代麻醉專科醫師。法規明定麻醉醫療行為必須由醫師執行,麻醉護理師是麻醉團隊的一份子,在醫囑下輔助執行醫療業務,但仍無法取代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

3.請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資料。民眾簽署麻醉手術同意書之前,除了主動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亦可要求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姓名、證書字號供查詢,這是民眾可行使的權力,也是院方不能迴避的問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