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別再硬撐了! 「這6種情況」可找心理師幫忙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生活中難免會有情緒起起伏伏的時候,但如果出現長期情緒低落或焦慮、經歷重大事故、難以應對壓力、人際關係困難、自我價值感低落,或是找不到原因的身體不適等6種情況時,可以找心理師,透過心理諮商的方式,找到出口。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在臉書粉專「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指出,心理健康雖然越來越被重視,也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但許多人在面對情緒困擾時,還是不太確定,什麼時候應該要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因此特別整理了6種狀況,並說明心理師可提供的協助。
●長期情緒低落或焦慮
如果你持續數週或數月,感到情緒低落、憂鬱或焦慮,這就很可能是需要看心理諮商的信號。
黃閎新指出,正常的情緒波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長期的負面情緒,就可能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心理師可以幫助你找到情緒問題的根源,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
●經歷重大變故
人生中的重大變故,如失去親人、離婚、失業或搬遷等,都可能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像是《腦筋急轉彎》第一集,就是在談孩子搬家後難以適應新的生活。如果你發現自己難以適應這些變化,並且情緒問題影響到你的生活,心理師可以提供支持,幫助你度過這段困難時期。
●難以應對壓力
現代生活中的壓力源很多,無論是哪一種壓力,如果你覺得難以應對,而且還出現身心健康問題(如失眠、焦慮、抑鬱等),心理師可以幫助你學習壓力管理技巧,提升心理韌性。
●人際關係困難
如果你在處理家庭、朋友或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時遇到困難,心理師可以幫助你理解和改善這些關係。無論是溝通問題、解決衝突,還是建立健康的邊界,專業的建議,都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加自信和從容。
●自我價值感低落
如果你經常感到自卑、自我價值低落,或有強烈的自我批評傾向,這都可能會影響你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心理師可以幫助你重新認識自我價值,並提供支持和策略,來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找不到原因的身體不適
有時候,心理問題會表現為身體症狀,如頭痛、胃痛、胸悶等等。如果這些症狀,經過其他科的醫學檢查,都沒有找到具體原因,那就可能是心理壓力或情緒問題所致。心理師可以幫助你,探討這些症狀背後的心理原因,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