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女童遊日本染腸病毒 醫:除接種疫苗還能這麼做

2024/08/14 13:57

腸病毒71型易致重症,家長可自費為孩童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施勝桓醫師提供)

腸病毒71型易致重症,家長可自費為孩童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施勝桓醫師提供)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灣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日本的腸病毒疫情也肆虐,正值暑假旅遊旺季,國人熱愛日本旅行,上周六一名8歲女童與家人到日本大阪旅遊,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越洋求醫,台中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視訊後懷疑感染腸病毒,提醒先服用備用的症狀治療藥物,多喝水、不要抓破水泡,注意重症前兆,也提醒國人出國注意防疫。

施勝桓指出,日本腸病毒疫情嚴重,一週的通報感染人數超過3.6萬,也有40幾個行政區發佈腸病毒警報,近日門診也有不少出國旅遊回來的幼童出現腸病毒症狀,除了去日本、也有到新加坡的幼童染疫,呼籲出國旅遊要防疫,勤洗手、戴口罩,特別是幼童,也能先施打腸病毒71型的疫苗,以免在國外感染腸病毒,引發重症。

施勝桓醫師指出,剛從新加坡旅遊回國的男童出現手足口症,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感染腸病毒。(施勝桓醫師提供)

施勝桓醫師指出,剛從新加坡旅遊回國的男童出現手足口症,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感染腸病毒。(施勝桓醫師提供)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施勝桓表示,腸病毒潛伏期約1至3天,這名8歲女童赴日旅遊第5日,出現口腔潰瘍,及手掌、膝蓋、腹股溝長水泡,發燒、吃不下,家長上周六越洋視訊求助,他看到女童症狀後,認為是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症,建議女童多喝水,飲食以冰涼的甜食為主,不要抓破水泡,並請家長注意女童活動力,小心是否腸病毒重症前兆,嗜睡、活力不佳、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心跳加快等,回國後回診進一步追蹤治療。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手掌長滿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手掌長滿水泡。(施勝桓醫師提供)

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8月4日至8月10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1381人次,較前一週1萬1506人次持平,仍處流行期,疫情傳播風險持續,近期實驗室監測社區傳播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的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目前71型有疫苗接種預防。

施勝桓也說,腸病毒除在國內流行,周邊國家日本、韓國、泰國、新加波、越南等也在流行,暑假孩童旅遊、群聚,增加染疫風險,門診每3名幼童就有1人因腸病毒就醫,提醒防疫,也再兩週就要開學,更要當心疫情再度爆發。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家長越洋求醫。(記者蔡淑媛攝)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家長越洋求醫。(記者蔡淑媛攝)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記者蔡淑媛攝)

施勝桓醫師指出,女童在日本感染腸病毒,出現手足口症,發燒、吃不下,手腳及口腔長水泡。(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