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心臟衰竭曾「一腳踏入鬼門關」 病友裝心室輔助器11年生活如常

2024/08/13 12:01

左先生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11年,生活與一般人幾乎沒有不同。(記者林志怡攝)

左先生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11年,生活與一般人幾乎沒有不同。(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心臟移植是心臟衰竭末期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捐贈器官難等,部分病友改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續命,其中已經與機器相伴11年的心臟衰竭病友左先生說,除了不能下水或做激烈運動外,他的生活幾乎與正常人無異,呼籲有同樣經驗的病友「看開一點」,把握重活1次的機會。

台大醫院外科部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植賢指出,心臟移植是救治心臟衰竭的最後一線治療手段,但移植後需要使用許多抗排斥藥物,感染等其他風險也隨之而來,相較之下,使用心室輔助器只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即可,以往最擔心的是中風等併發症,但隨著技術進步,目前發生率已經降低到千分之幾左右。

此外,王植賢說,「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讓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有另一種選擇,即使不馬上做心臟移植,也能回歸正常生活,並爭取更多等待移植的時間,台大醫院迄今已累計近百個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中16人使用超過3年、4人已接受心臟移植,且統計顯示,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的患者,3年存活率與心臟移植個案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11年的左先生則指出,他44歲時因心臟衰竭昏迷,完全失去意識、已經一隻腳踏入鬼門關,當時雖有1顆心臟可供移植,但與他的身體並不匹配,因此最後選擇使用心室輔助器,至今他已經55歲,除了不能游泳、從事有衝撞風險的運動,他的日常生活其實與一般人無異。

左先生說,照顧機器就像照顧孩子一樣,每天要記得充電、換電池,隨時背著走,但他至今仍維持著健身房跑步的習慣,也多次帶著機器出國,雖先前看到1位小兒麻痺患者在水上遊玩時,他因爲不能下水而有些沮喪,但轉念一想,機器讓他有重活1次的機會,也呼籲有同樣經驗的病友「看開一點」。

另一方面,台大醫院護理師今年榮獲美國人工臟器學會獎項肯定,成為首名美國外的獲獎者。台大醫院器官移植護理師曹傳怡說,居家型心室輔助器使用還是會造成患者生活型態改變,比如洗澡、電池更換等,需要團隊事前與病人、家屬溝通,才能讓個案自己決定要不要選這樣的生活。

台大醫院迄今已累計近百個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中16人使用超過3年、4人已接受心臟移植。(記者林志怡攝)

台大醫院迄今已累計近百個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中16人使用超過3年、4人已接受心臟移植。(記者林志怡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