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爸爸血便竟是直腸癌第3期 手術後喜歡迎2寶出生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9歲的蔣先生愛吃油炸食物,今年1月血便不在意,懷孕妻子警覺不對勁要他就醫,竟發現罹患直腸癌第3期,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及化療,恢復良好,5月歡喜迎接二寶小女兒出生,醫師提醒,現在外食族增加、在外飲又多油炸,大腸癌族群有年輕化趨勢,提醒愛吃油炸及有家族史等高風險者注意。
另名72歲的廖爺爺因為大哥罹患大腸癌第4期,退休後做健檢發現升結腸有腫瘤,罹患大腸癌第一期,上個月也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今天父親節蔣先生、廖爺爺及兩名大腸病友在完成治療後,開心與醫療團隊一起切蛋糕慶祝父親節。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科主任蔣鋒帆表示,大腸癌曾連續14年蟬聯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目前仍是發生率排名第二,每年新診斷個案約1.6萬人,等同於每32分鐘左右就有1人被診斷是大腸癌,由於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發生血便、大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驟減,大多是中晚期。
中榮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昌霖指出,蔣先生中午外食吃便當加上每週至少吃2次油炸食物,血便就醫發現在直腸有約4公分腫瘤並轉移到淋巴結,如果再晚半年就醫,癌細胞可能遠端轉移到肝臟、肺臟,由於直腸周邊有自主神系統,選擇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能更精準及靈活切除,對於排尿及性功能更完整保留。
蔣先生說,血便一個月以為吃火龍果或是嚼檳榔造成,並不在意,當時懷孕7個月的妻子要求他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大腸癌,趕緊手術治療,才能好好照顧妻女,術後1個月就回到工廠工作,接著迎接小女生出生,現在戒掉檳榔和愛吃油炸飲食的習慣,珍惜當爸爸的機會。
中榮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俋霖也說,大腸癌風險因子主要為油炸食物及家族史,現在外食多油炸,大腸癌族群也年輕化,有20、30歲就罹癌,目前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篩檢,他建議有家族史提早到40歲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治療,大腸直腸癌第1、2期治癒近8成,第3期治癒率約7成,第4期則降到14%。
林昌霖、黃俋霖指出,大腸癌手術包括傳統開腹、腹腔鏡及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依患者狀況可選擇不同手術,對於男性骨盆腔較女性小、及直腸腫瘤,可評估做達文西機械手術,健保在去年針對直腸癌做達文西手術,給付手術費用,但是耗材需自費。
中榮執行達文西手臂大腸癌手術,經長期觀察有更好的自主神經完整保留和復發率下降,早期大腸癌患者的復發率比腹腔鏡手術患者減少了8%;早期直腸癌患者的復發率比腹腔鏡手術患者減少了9%;第三期直腸癌患者最為顯著,復發率比腹腔鏡手術患者減少達15%。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