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颱風後狂冒11例本土類鼻疽 羅一鈞估本週進入疫情高峰期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凱米颱風帶來強風豪雨,衛福部疾管署今(6日)公布,凱米走後至今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均發生於南部,包含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目前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預估,本週疫情會進入高峰,並持續至8月下旬,這波本土類鼻疽上看30、40例。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新增確診的11例本土類鼻疽,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其中8例超過65歲。
目前3例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各1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進一步說明相關個案,其中1例為40多歲男性,無慢性病史,平時有酗酒習慣,7月底出現發燒,陸續嘔吐、胸悶、高燒、黃疸,發病後3天到醫院檢查,發現肝指數上升,診斷為猛爆性肝炎入住一般病房,期間發生休克經急救、插管轉加護病房,X光發現肺炎,後來通報確診類鼻疽,現已無發燒,但意識不清,持續插管收治於加護病房。
1例是7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病史,7月底出現發燒、畏寒、全身無力至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菌血症,插管轉入加護病房,持續插管治療中;1例則是7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心臟病病史,7月底呼吸困難、意識不清至急診,檢查發現發炎指數上升、腎臟損傷,且胸部X光顯示肺炎,也插管轉入加護病房。
林詠青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但新增確診個案中,有些住家或工作場所並無淹水,主要是因為此病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之前南部淹水範圍大,土壤深處的病菌恐暴露到水流,並隨著水氣、塵土飛揚而造成傳染。
羅一鈞表示,目前本土類鼻疽為散發個案,沒有群聚事件,但增加速度快,由於疫情通常在颱風後2至4週會達到高峰,預計本週將進入高峰,且可能持續到8月下旬,估計凱米颱風過後,這波個案上看30、40例。
羅一鈞提到,本土類鼻疽疫情高點在2005年,當年度7月、9月因為歷經海棠、泰利颱風,帶來大量豪雨,風災過後累計42例個案,甚至有8例死亡,但國內死亡率仍遠低於國際報告,提醒高風險對象注意自我防護,今日也再度發布致醫界通函,呼籲醫師提高警覺,注意疑似個案通報與診治。
林詠青指出,預防類鼻疽要避免赤腳接觸污泥或污水,最好使用鞋套或手套,尤其皮膚有傷口更要小心。此病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
林詠青提到,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至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提醒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要儘速就醫。
今年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為近5年以來同期最高,與2019年相同,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