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腰圍危機! 代謝症候群增6倍糖尿病風險

2024/08/06 14:00

專家指出,腰圍過大的代謝症候群個案往往更容易出現其他指標異常;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專家指出,腰圍過大的代謝症候群個案往往更容易出現其他指標異常;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國人死因約有6成與慢性病相關,代謝症候群更是多種慢性病的前驅,腰圍過粗也會進一步提高風險。專家指出,目前國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超過30%,且其中腰圍過粗者,血壓、血糖等其他指標異常的機會更高。國健署呼籲,民眾務必善用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健康存摺等,發現異常就及早尋求醫療協助。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指出,代謝症候群由5項危險因子組成,包括血壓、血糖或血脂偏高,以及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等,若同時兼有3項以上的異常,即是罹患代謝症候群,目前國內盛行率隨年齡逐漸增加,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男性已達39.3%、女性則為30.3%。

鍾仁華表示,腰圍過大的代謝症候群個案往往更容易出現其他指標異常,2012年至2020年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資料統計顯示,此類個案5年後有27.3%出現血壓異常、17.9%血糖異常、17.0%三酸甘油酯偏高、13.8%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但若腰圍正常,另外4項指標也相對更容易改善。

此外,鍾仁華強調,代謝症候群會增加各項慢性病風險,其中糖尿病為6倍、高血壓為4倍、高血脂3倍、中風與心臟病2倍,更是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第2大影響指標,保持腰圍正常可以預防或改善代謝症候群,進而降低慢性病發生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則提到,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由基層醫師收案管理代謝症候群個案,並與患者共同訂定目標值,通過生活習慣的調整、改善代謝症候群症狀,2023年總計收案12萬人,其中20%成功逆轉代謝症候群,今年則已經收案約22萬人,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為鼓勵國人關注代謝症候群風險,千禧之愛基金會今年8月7日至23日期間,辦理網路抽獎活動,回答代謝症候群防治相關問題、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記錄腰圍、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都可以參加抽獎,還有機會把Dyson家電帶回家。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