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打疫苗有硬塊別擔心! 醫:注意「這反應」恐休克

2024/07/11 19:46

接種部位紅腫可利用冰敷減少不適感,在注射部位搓揉,並不會影響疫苗的效力和不良反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新冠疫情升溫,陸續傳出有未打疫苗的嬰幼兒併發重症,但許多家長又擔心疫苗副作用。彰化秀傳急診小兒科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分享打疫苗的不良反應,若注射部位腫脹、發紅、產生硬塊,通常2-3天內會慢慢緩解;另外也可能有心因性疾病,像是暈針、焦慮反應,平均2天內消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立即型過敏,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甚至休克、昏迷。

局部反應疫苗

黃士倫提到,注射部位的腫脹、發紅、產生硬塊,通常2-3天內會慢慢緩解,接種部位紅腫可利用冰敷減少不適感。接種之後在注射部位搓揉,並不會影響疫苗的效力和不良反應。注射的部位產生硬塊,是發炎反應太過劇烈,造成局部組織增生,這種硬塊會漸漸的被身體吸收,不用特別處置。

他說,有時候小孩會因為注射部位疼痛,而不敢移動肢體,這時給予一點止痛藥可能會有幫助。現在的肌肉注射一定都是在,大腿外側或上臂三角肌處,這兩個注射部位都不會讓四肢的運動神經受傷。

發燒

黃士倫表示,各種疫苗會引起發燒的比率不同,通常只要退燒藥即可,不過有些幼兒會因為發燒引起熱痙攣 ,雖然這通常是良性的,不會有永久的後遺症, 但還是需要確診有無其他嚴重的疾病。

焦慮反應症狀有心悸、呼吸急促、胸悶等,平均2天內消失;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心因性疾病

黃士倫指出,俗稱「暈針」是因為害怕打針而轉化成的身體症狀,不一定會真的暈倒,比較多見的是「焦慮反應」,持續時間較短,且在注射後24小時內發生。症狀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流淚、打呵欠、耳鳴、畏光、心悸、呼吸急促、胸悶等,平均2天內消失。

他提到,由於拒怕打針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因此心因性疾病在大規模注射時,特別容易發生,尤其青少年時期,稱為「集體心因性疾病」。雖然心因性疾病並不影響健康,但如有暈倒可能會導致外傷,因此接種疫苗時宜採坐姿,並在注射後休息30分鐘以利觀察後續反應。

過敏與立即型過敏

黃士倫說,對於輕微的過敏反應,僅需提供過敏藥物。需要注意的是立即型過敏(anaphylaxis),這種過敏通常發生在注射疫苗後的幾分鐘內,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休克、昏迷。在疫苗注射後宜將病人留下觀察30分鐘,萬一發生此狀況可以緊急處理。

而治療上,需保持呼吸道暢通,若呼吸及心跳明顯地受到影響,還需立即CPR。可馬上給予腎上腺素治療,建議劑量為肌肉注射1:1000、0.01ml/kg、最多0.5m/lkg,每10-20分鐘重複一次,最多3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