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便」化無常7型態 醫教4招好順暢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腸道卡卡?上完廁所後先別急著沖馬桶!典威診所醫師陳志典於臉書粉專「典威診所-大腸直腸科陳志典醫師」發文指出,依據世界性標準「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其將糞便分為7種型態:從會導致便秘的羊大便、凹凸大便......到地瓜泥或液體水狀的腹瀉糞便。若希望理想排便,建議吃足膳食纖維、喝足水、補充益生菌、增加活動量。
便秘卡卡組:通常缺乏水分纖維、腸道蠕動不佳。
第1型:獨立塊狀(羊大便)。
第2型:凹凸條狀(香腸狀)。
優秀便便組
第3型:裂痕條狀(香腸狀)。
第4型:光滑條狀(香蕉狀)。
此類可說是便便界的理想型。
腹瀉便便組:可能是腸道細菌失衡、細菌病毒感染。
第5型:柔軟塊狀(馬鈴薯)。
第6型:鬆散糊狀(地瓜泥)。
第7型:液體水狀。
理想便便4提案
●吃足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能軟化便便,如燕麥、水果、秋葵、菇類、海帶;「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能增加便便體積,像是全穀類、糙米、地瓜、豆類、葉菜。
●喝足水分: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x30ml的水,有助於軟化便便,預防便秘。
●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菌叢平衡,幫助腸道增加好菌。
●增加活動量:上班族久坐及缺乏運動,易造成腸胃道蠕動變慢,養成運動、健走好習慣增加活動量刺激腸胃道蠕動、增加腹壁肌力,促進排便。
陳志典表示,只要便秘、腹瀉存在一陣子,且遲遲未改善,建議及早就醫。不宜聽信偏方或自行使用瀉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