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新生兒難產改剖腹窒息亡 判醫賠千萬醫界反彈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中一名孕婦到醫院生產,產程遲滯後改剖腹,不料寶寶一出生就窒息死亡,家長無法接受怒告婦產科醫師過失致死,雖然刑事醫師獲不起訴處分,但民事認為醫師有醫療過失,判賠1404萬元,全案可上訴。對此,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指出,這起判決在醫療圈引起很大的反感,讓一線專業醫師們看了非常心寒。
綜合媒體報導,家屬控訴,催生時便發現有胎便,醫師過慢判斷產程延滯而推延剖腹產,加上使用真空吸引器失當,致胎兒因帽狀腱膜下出血引發出血性休克,胎兒吸入過度胎糞而呼吸衰竭致死。醫師則主張,依臨床專業判斷,使用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無使用不當,後建議剖腹,也請兒醫待命。法院認為,醫師發現羊水有胎便,仍以自然產、使用真空吸引器催生,導致胎兒出生時有帽狀腱膜下出血,也無證據顯示醫師操作真空吸引器符合當時醫療水準,其有過失。
吳欣岱在臉書專頁「吳欣岱@台灣基進」發文指出,這起判決2點不合理。首先,法院判決書判醫師有過失的原因是「治療中有發現胎便,卻無立即剖腹產」,但事實上,產程中發現有胎便,非健保給付剖腹產的適應症,連健保都不給付,出問題告醫師是要醫師「做功德」?
吳欣岱說,其次,連帶賠償1千多萬竟然是依照「如果這個小孩出生長大扶養父母要給的費用」,這是在預設養兒嗎?以後如果小兒科也比照辦理,婦產科、兒科醫師被用這種暴力式判決對待,告了一個,還會剩幾個?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發聲明反對,認為這起判決「有胎便若無立即剖腹產為醫療過失」之見解及「新生兒死亡判決案例賠償金額新的計算方式」,引發醫界恐慌。在產程中有胎便的生產約有20%,而因為胎便吸入造成新生兒缺氧的比例約為1%,即95%以上的產程中發現胎便,並無不良影響,大部分仍可自然產,故以有胎便而未進行剖腹產為疏失理由,顯有失當。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指出,該民事判決請求賠償扶養費用理賠計算方式,在過去聞所未聞,若此計算方式成立,未來所有新生兒或兒童死亡案件,都可假設父母有上千萬的撫養金損失,這實在太不合理。相當於每個月約7萬,以台灣年輕人的月薪,即便自己不花一毛錢,能夠付得出來嗎?若答案為否定,此計算方式顯然有失公允。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提出,這起案件在刑事和民事醫療過失認定不同的情況下,更顯得此判決結果難以接受。若此判例成立,未來類似事件的家屬,可能不再尋求生產事故救濟,訴訟勢必增加。並主張,該案判決醫療過失理由,及新生兒死亡賠償金計算方式須重新審視,以避免不合理訴訟激增。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