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黃山料家暴言論惹議 心理師籲受害者「允許自己勇敢」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近期32歲台灣暢銷作家黃山料近期與家暴相關言論惹議,稱只要能承受對方家暴,那對方就是合適對象。對此,心理師強調,絕對不該容忍暴力出現,受害者務必允許自己勇敢、對外求助尋求幫助;衛福部則呼籲,沒有誰能對誰使用暴力,不允許、也不贊成這樣的說法。
黃山料稱,「假如有一個人他總是對你家暴,你可以抵擋住他的家暴,那麼那個人就是適合你的對象」,引起網路譁然,更有網紅痛批這樣的發言根本是「餵生病的人一口毒雞湯」,後黃強調,百分之百的反對在關係中用暴力解決問題,並稱自己語意不完整,會好好改進。
對於黃山料的言論,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強調,站在專業觀點,暴力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在任何情況下,暴力都不該被合理化,更不該用暴力解決事情,有些被家暴的人會因為很多的主客觀因素,無法在第一時間尋求幫助、或逃到安全的環境,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想要。
藍挹丰說,逃離暴力、向外求助並不容易,所以有不少反覆受暴的情況,且部分受害人可能對暴力產生「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怎麼樣都無法離開這樣的情境,失去對抗的概念與意識,希望政策、社會氛圍、教育要慢慢協助這些人,讓他們在適當時機為自己發聲。
此外,藍挹丰也呼籲受害者,要嘗試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幫助自己,「這條路也許會很長,但只要允許自己勇敢,就會有很多資源幫忙」,且有些施暴者其實完全不自覺自己已經在家暴他人,這是未來教育和法治要去加強、深耕的部分。
衛福部則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以尊重為前提,意見或生活觀點不同可以用溝通來尋求理解或共識,暴力絕非解決問題的作法,要是以訓練對方為理由使用暴力,並同樣套用到兒童教養上,台灣將成為一個暴力國家,這顯然非常有問題、且不能被接受。
此外,衛福部提到,有些曾經受暴者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情況,因為得不到支持,反而接受暴力、將其視為正當且正常的行為,失去求助的意願,並覺得自己變得無助、無能,這是非常不好的,也很病態的狀態,雖然每個人對於一段關係的期待不同,但還是希望能夠營造健康的伴侶關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