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類牙齒再生藥物首次臨床試驗 有望2030年問世

2024/06/24 11:16

未來可能不再需要植牙?牙齒再生藥物人體試驗即將展開;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網站《IFLScience》23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將開啟一項劃時代的臨床試驗,預定9月間首次在人體上測試一種可能讓人類重新長出牙齒的藥物。這項研究不僅標誌著再生醫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為未來治療牙齒缺失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據報導,這種創新藥物的核心是一種針對USAG-1基因的抗體。USAG-1基因透過與生長因子BMP結合來抑制牙齒生長。研究負責人高橋克(Katsu Takahashi)教授解釋:「透過阻斷USAG-1的作用,我們希望能啟動人體潛在的牙齒再生能力。」

在動物實驗階段,這種藥物展現了令人鼓舞的結果。單劑量就能使雪貂重新長出一顆牙齒,且在齧齒類動物身上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然而,專家提醒,從動物實驗到人體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次第一階段臨床試驗將在京都醫院進行,為期11個月,招募30名至少缺失一顆牙齒的健康成年男性。參與者將透過靜脈注射接受藥物。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藥物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

如果初期試驗成功,研究人員計劃將目標轉向更具挑戰性的群體——患有先天性牙齒缺失的兒童。特別是針對2至7歲、至少先天缺失4顆牙齒的患者。這一步驟不僅涉及療效問題,還需要考慮兒童生長發育的複雜性。

牙科專家指出,這項研究的潛在影響遠超出醫學範疇。如果成功,它可能徹底改變牙科治療的模式,影響牙科植入物和假牙等相關產業。同時,它也可能為其他器官的再生研究提供寶貴經驗。

然而,這項研究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安全性問題,研究人員需要確保藥物不會對人體其他部位產生不良影響。其次是療效的持久性和穩定性,需要長期追蹤觀察。此外,藥物的生產成本和可及性也是未來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高橋教授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永久性的治療方法,但我們感覺到人們對牙齒生長的期望很高。我們希望能為那些因牙齒缺失而受苦的人帶來希望。」如果後續試驗順利,研究團隊預計這種藥物可能在2030年前廣泛應用。它不僅可用於先天性牙齒缺失患者,也可能幫助因外傷或蛀牙而失去牙齒的人。

報導提到,這項研究為人類探索身體再生能力開闢了新的視野,也為未來的醫學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這項突破性研究的進展,可能為許多人重塑笑容,改變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