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牛排全熟、太生都不好 想增肌「熟度是關鍵」

2024/06/21 18:26

醫師指出,適度加熱的情況下,牛肉的蛋白質結構會部分變性,但不會過於緊密,這樣消化酶能夠更容易地分解和吸收蛋白質;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拚命吃牛排,卻長不出大肌肌?有可能是熟度選錯了!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表示,加熱和烹飪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消化率,讓消化酶更容易接觸和分解蛋白質分子,七分熟和五分熟的牛排比全熟的牛排更容易被消化,蛋白質也更易被吸收。

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說明,消化率的計算公式為消化率 = (食物中蛋白質含量 - 糞便中蛋白質含量) / 食物中蛋白質含量乘以100%;比如說,小明在一天之內,像個無底洞似的,塞進去了五客牛排,有整整200克的蛋白質,然後檢查小明的大便,發現裡面有20克蛋白質,這就表示有90%的蛋白質被他完美消化吸收了,對小明來說,這塊牛排的吸收率就是90%。

加工越複雜 消化率越低

他表示,一般來說,蛋白質的消化率大約在70%到90%之間,影響蛋白質消化率的因素有很多,像是蛋白質的來源和結構,然而蛋白質加工越複雜,消化率就越低,例如,製作人造肉或添加營養素時,化學方法會改變蛋白質結構,這讓蛋白質不容易被人體消化酶識別和分解。

他指出,加熱和烹飪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消化率,像是煮、烤、炒等。加熱可以幫助改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讓消化酶更容易接觸和分解蛋白質分子。

牛排吃五到7分熟 消化酶效率佳

他提到,當牛排過度加熱時,蛋白質會變得非常堅硬且乾燥,這不僅影響口感,還會降低消化酶的效率;一般來說,七分熟(medium)和五分熟(medium rare)的牛排比全熟(well-done)的牛排更容易被消化。這是因為在適度加熱的情況下,牛肉的蛋白質結構會部分變性,但不會過於緊密,這樣消化酶能夠更容易地分解和吸收蛋白質。

他表示,全熟牛排因為經過較長時間的高溫烹調,蛋白質完全變性並形成緊密的結構,使得消化酶難以分解,而未完全熟的牛排(如三分熟或更生的牛排)則可能含有更多未變性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消化效率也較低,因為未變性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可能對消化酶不夠開放。

此外,蕭捷健提到,油炸食品也是一個例子,長時間的高溫油炸會導致蛋白質嚴重變性,不僅使消化率降低,還可能產生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對健康不利,因此,選擇適當的烹飪方式和時間是確保蛋白質高效吸收的關鍵。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