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腳內側紅腫熱痛免驚 醫:1/10人有副舟狀骨症候群

2024/06/19 21:11

醫師指出,約有1/10的人有副舟狀骨症候群,但不是人人都有症狀,一般來說,女生比較常見,有7成是雙側,常併發脛後肌肌腱疾患與扁平足;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名帥哥因右腳的內側腫起,緊張就醫,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檢查診斷為副舟狀骨症候群,李炎諭表示,副舟狀骨症候群其實不少見,約有1/10的人會有,但不是人人都有症狀,一般來說,女生比較常見,有7成是雙側,常併發脛後肌肌腱疾患與扁平足。

李炎諭在臉書專頁「李炎諭醫師的復健聊天室」發文指出,副舟狀骨症候群診斷除了臨床評估,也可以照足部X光,大致分成3種類型:

●第1型:約占30%,一般是位在脛後肌遠端肌腱中(種子骨),與舟狀骨沒有連接,直徑約 2-3mm。通常沒有症狀,若有症狀也很容易因保守治療而緩解,預後佳。

●第2型:約占55%,呈三角形或愛心型,與舟狀骨間是以1-2mm的軟骨連接,直徑約12mm,反覆足部動作易引發足部內側疼痛。

●第3型:約占15%,與舟狀骨融合成一個較大的骨頭,容易與鞋具反覆摩擦形成滑液囊炎,造成局部紅腫熱痛。

李炎諭提到,副舟狀骨症候群與脛後肌有密切關聯。脛後肌會連結到舟狀骨上,可以協助蹠屈並維持內側足弓,但第2、第3型的副舟狀骨症候群,脛後肌連結到了副舟狀骨上,會導致脛後肌生物力學的改變(力臂變短),就會造成局部症狀,甚至續發脛後肌肌腱疾患與扁平足。

李炎諭說,副舟狀骨症候群治療上分為保守治療跟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鞋墊、物理治療(儀器、運動、徒手),運動治療包括脛後肌、脛前肌、屈趾短肌、臀肌等肌群的運動及伸展、震波、注射治療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