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左腳跟粉碎性骨折 微創手術重建讓少女擺脫拐杖

2024/06/11 15:19

18歲少女小君騎車自摔造成左腳跟粉碎性骨折(左圖紅框),醫師以微創手術重建患者的左腳跟(右圖紅框)。(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18歲少女小君在便利商店上班,日前下班騎車返家因太累自摔,左腳跟整個扭曲變形痛到快休克,經送急診搶救,醫師安排X光檢查,發現左腳跟出現粉碎性骨折,所幸骨科醫師使用微創跗骨竇方式,完成關節內粉碎性骨折復位、植骨支撐塌陷後的跟骨及鋼板固定骨折重建左腳,歷經3個月的治療和復健後,終於擺脫輪椅和拐杖恢復正常生活。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表示,腳跟骨在日常行走、工作和運動時支撐我們的腳,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構造。腳跟骨骨折是相對罕見的骨折,佔所有骨折的1-2%,最常發生在工作時從高處掉落或是車禍意外。因跟骨骨折往往都是非常粉碎,要將粉碎的骨折拼回原來的形狀非常困難,不少患者在骨骼癒合後仍會疼痛,部分病人則會出現創傷後關節炎需再進行進一步的手術。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劉永川指出,因腳跟骨附近的皮膚軟組織相對較薄,創傷後往往會造成嚴重的軟組織受損,除腫痛外常還會有水泡產生,嚴重的可能還會發生腔室症候群造成神經和血管受損。此外,腫脹受損的軟組織常導致手術的傷口癒合不佳,若有抽菸的病人,更容易發生傷口皮膚壞死或感染的併發症。

劉永川、蔡秉叡醫師聯手以微創跗骨竇的手術方式重建左腳跟,對軟組織的傷害比較小,併發症也比較少,讓少女3個月後順利恢復正常行走。(記者陳建志攝)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醫師蔡秉叡說,跟骨骨折可分為關節內或關節外的骨折,關節內的骨折要進行復位固定手術難度較高。傳統手術方式會開較大的傷口,手術視野大要進行復位及固定較容易但也會有較多的傷口癒合問題。本次手術使用微創跗骨竇(sinus tarsi)方式,利用微創的傷口完成關節內粉碎性骨折的復位、植骨支撐塌陷後的跟骨及鋼板固定骨折,此方式對軟組織的傷害比較小,併發症也比較少。

劉永川提醒,腳跟骨骨折除骨折復位困難外,也要確認距下關節、距骨、腓骨、神經、肌腱等其他部位是否也有合併受損。手術後的傷口照護更是一大難題,在術前可考慮安排高壓氧治療來減緩腳跟腫脹和穩定軟組織,術後也可藉由高壓氧治療來促進傷口癒合和改善血液循環。因跟骨骨折後常有疼痛、感染、癒合不良、關節炎等併發症,建議民眾應即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治療。

劉永川主任(右)及林口長庚外傷骨科蔡秉叡醫師(左),聯手為患者重建左腳跟,讓患者擺脫輪椅和拐杖回到日常生活。(記者陳建志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