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外食危機!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最高達先進國家7倍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國人外食習慣普遍、塑膠餐具使用也相當頻繁,方便之餘也帶來塑化劑危機。北醫大研究發現,國人體內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濃度可達先進國家的2-7倍, 很可能與國人的外食習慣與錯誤的塑膠餐具使用有關,呼籲民眾切勿使用塑膠食器承裝高溫熱食,若塑膠保鮮盒等已有破損,也應及時淘汰、不要繼續使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將6月7日訂為世界食品安全日,北醫大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指出,人每天都要靠食物來補充營養、維持健康,但簡單的行為背後卻藏有眾多危機,據WHO調查,200種以上疾病起因於食物污染,全球每年有10%的人口因食品污染罹病,且食源性疾病患者中,高達40%是5歲以下孩童。
此外,北醫大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廖凱威指出,WHO的一份調查顯示,全球兒童癌症與多國女性乳癌增加趨勢很可能是「內分泌干擾物質(環境荷爾蒙,EDCs)」所致,此類物質可改變生物的內分泌系統,對個體或其後代產生不良檢康影響。
不同地區因為文化、飲食差異,也面臨不同的食安問題,廖凱威指出,在EDC方面,台灣雖經歷過塑化劑事件,但近年來的曝露情況,仍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塑化劑DEHP來說,國人體內的部分代謝物濃度可以高達其他先進國家的2-7倍。
廖凱威也提到,DEHP、DBP等塑化劑類型常見於食品包裝,該研究也針對「有無使用塑膠食物保鮮盒」進行分析,並發現有使用塑膠食物保鮮盒習慣的族群,體內的DEHP、DBP曝露濃度都會明顯上升。
因此,北醫大食品安全檢驗暨機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蕭伊倫提醒,除了塑膠食器之外,紙盒表面的淋膜為了增加功能性與耐用性,也會額外添加其他化學物質,製程中也可能混入污染物,呼籲民眾平時避免使用塑膠製品承裝高溫熱食,加熱食物時則務必移除保鮮膜,在外用餐也建議使用環保餐具為佳。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