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腫瘤塞住直腸!三總磁振刀保住駕駛肛門

2024/06/05 16:37

三總引進全台灣第一台「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設備,左起為三總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三總放射腫瘤科主任黃文彥。(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大腸癌雖有機會治癒,但切除手術可能讓患者痛失肛門,一位50多歲的長途車駕駛因直腸腺癌第3期,險需切除肛門保命,但三總引進全台灣第一台「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設備,該位駕駛經過治療後,幾乎沒有副作用,腫瘤也完全消除、手術後順利保下肛門。

三總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指出,三總日前收治一位50多歲的男性長途車司機,因確診直腸腺癌,且已經部分組塞腸道,並侵犯到骨盆腔的淋巴結,原本評估手術切除可能需要移除肛門,但可能嚴重影響後續生活品質,且患者保留肛門的意願非常強烈。

後來該位患者接受了「磁振刀」的放射治療,成為全台首位使用該療法的個案。羅承翔說,該位駕駛前後經過5次短療程骨盆腔放射治療與12週的化學治療,當週就恢復了正常工作,且切除手術前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完全消除,最終切除範圍得以最小化,患者也成功保住肛門。

三總放射腫瘤科主任黃文彥解釋,許多實體腫瘤手術切除前,會先配合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而以往放射治療仰賴電腦斷層(CT)定位,因解析度有限,照射區域會比腫瘤實際範圍大,以確保完整覆蓋腫瘤,但考量副作用,治療劑量受到很大的限制,療效也難以提升。

此外,CT檢查會伴隨輻射,考量患者安全,無法天天追蹤腫瘤位置,往往連續數天都採取相同放療方案,但黃文彥指出,腹腔臟器相關腫瘤容易因消化道活動改變位置,不只腫瘤可能跑出照射範圍外,更提高正常細胞受影響的風險。

黃文彥指出,「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改以核磁共振影像作為放射治療的引導依據,以更精確的影像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並在照射過程中持續追蹤,使放射線精準照射腫瘤,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

對於磁振刀的療效,黃文彥表示,國外已有許多臨床試驗將磁振刀的放射劑量提升,並在不增加副作用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治癒率;以胰臟癌為例,磁振刀可以將腫瘤控制率從傳統治療的60%,提高到94.6%。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