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6長者就有1人憂鬱 僅27%接受治療 不處理恐增失智風險

2024/05/31 16:43

長者憂鬱症盛行率達16.7%,卻常常因為疾病污名化問題與子女忽視等因素,未能及時就醫;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長者的憂鬱相關問題也日漸嚴重。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長者憂鬱症盛行率達16.7%,卻常常因為疾病污名化問題與子女忽視等因素,未能及時就醫,50歲以上臨床有憂鬱症症狀者,僅有27%曾接受憂鬱症治療,若長期不處理,恐增加長者失智症、甚至自殺行為的風險。

陳亮妤指出,台灣明年就可能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預計2036年邁入極高齡社會,且近年來老人照顧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久病、失能等,也對老人心理健康造成衝擊,若未得到妥善處理,可能引發長者憂鬱症。

針對憂鬱症盛行情況,陳亮妤說,長者憂鬱症盛行率達16.7%,高於一般人的10%,但負責照顧的子女往往忽略長者憂鬱的警訊、誤以為是老化正常現象,長者本身則因為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問題,擔心遭人非議而拒絕就醫治療。

陳亮妤說明,一項2022年的調查顯示,50歲以上臨床具有憂鬱症狀者,雖有83%認為就醫方便,但僅有27%曾接受憂鬱症治療,兩者之間有極大的落差,但若放任長者憂鬱症,未來可能惡化為失智症,屆時家庭照顧負擔將更為沉重。

此外,陳亮妤提到,各年齡層的自殺原因都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為首位,但對於65歲長者來說,慢性化的疾病問題是另一項主要原因,可治療的癌症、帕金森氏症等造成長者衰弱、失能的疾病,都可能成為長者採取極端手段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共病、失能對長者的心理衝擊,北醫醫學院精神學科教授蔡尚穎以一位94歲的女性個案為例,該位患者雖因心臟疾病固定就醫,但活動力尚佳、可前往公園、社區唱歌,今年2月因骨質疏鬆、腰椎疼痛用藥後全身無力、在家3度跌倒,且疼痛問題沒有改善,從此不敢行走、包尿布臥床。

蔡尚穎指出,個案從3月起入睡困難、食慾下降、體重驟減4公斤,且有憂鬱的情況,4月甚至整天都有「不想活了」的想法,後來經心臟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繼續治療,在調整生活節奏、改變飲食方式等改變下,憂鬱症狀和睡眠品質已逐漸改善。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今日就老人憂鬱議題舉行研討會。(記者林志怡攝)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