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友嫌胖過度節食變暴食 1天吞近10包泡麵再催吐傷身

2024/05/28 15:09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黃泰銘醫師指暴食症患者本身就醫意願與家人支持態度,會影響治療成效。(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身材中等、體重61公斤的40歲男子,是位飲食失調患者,在身心科追蹤治療10多年,國中時被女友嫌胖、開始嚴格節食,但過度的節食計畫難執行下去,他受不了飢餓、常失控躲起來暴食,每天每次可吃下8~9包泡麵,再挖喉嚨催吐,住好幾次精神科病房,迄今暴食症有部分緩解,但患者就醫意願低仍影響療效。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黃泰銘醫師,這名40歲男因婚姻、感情也不順遂,暴食症雖比過去緩和些,但目前每週暴飲暴食問題猶達3次,尤其被家人碎唸後心情更糟,就用吃東西來發洩,吃到很撐、不舒服,蹲下就能把食物吐出來,之後又感後悔與內疚。因為其家人對患者態度較負面、患者就醫意願也低落,使治療成效不易有具體進展。

黃泰銘說明,暴食症好發於青少年的飲食失調,常受到社會風氣及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認知、缺乏自信有關,先是不恰當節食變成無法控制的進食,暴食病患能吃超量食物、也會極度關心身材體重,他們瘋狂進食後,會以催吐、灌腸或大量運動等補償行為,防止體重增加,暴食症患者很少體重過重,但暴食者的催吐、補償行為對身體腸胃道生理機能有很大影響。

飽足感讓大腦分泌血清素及腦內啡,帶來舒適和安慰,當我們吃了美味食物,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等化學物質,一旦大腦獎酬系統過度刺激,敏感度會降低,對食物愉悅反應會減弱,代表你需要吃更多食物,才能得到滿足,吃得越多體重越重又想再吃,造成惡性循環。

黃醫師說,進食異常患者恢復正常飲食非易事,以循序漸進方式改變更理想,醫師可採用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找出問題根源,審視是否有憂鬱、焦慮等症狀,輔以認知行為治療,進而改變自己飲食行為;藥物治療主要是以抗鬱劑為主,這類藥物可以減少暴食的衝動及症狀發作次數,改善憂鬱及焦慮等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