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腸病毒將進入高峰期 醫:病毒可在口水大便活2、3個月

2024/05/21 16:09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明腸病毒常見迷思。(疾管署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1萬7585人次,衛福部疾管署預估最快5月底、6月初進入高峰期,醫師表示,腸病毒可存在口水與大便長達2、3個月,也就是症狀都好了,不代表就不會傳染,建議要持續落實手部衛生。不過,大量病毒期仍是發病頭2週,只要這個期間適當請假休息,與其他學童隔離即可。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腸病毒疫情通常從4月開始上升,6月達到高峰,目前即將進入高峰期,但疫情算是平穩,沒有發生很多重症,尤其最容易發生重症的A71型及D68型,今年為零星輕症個案。

呂俊毅也澄清腸病毒常見的3大迷思,首先,不是沒發燒就沒傳染力,若仍有喉嚨破、手腳水泡、紅疹等症狀,顯示仍有大量病毒,即使症狀緩和,病毒仍可能存在口水、大便,腸病毒可存在口水與大便長達2、3個月,難以隔絕方式防範傳染,建議要持續落實手部衛生。不過,他指出,傳染力最強仍是急性期,因此發病頭2週要適當請假休息,與其他學童隔離,避免大量散播病毒。

其次,吃冰不可以治療腸病毒,呂俊毅指出,有時醫師會建議家長可給食慾不佳的腸病毒學童吃冰涼食物,甚至是冰淇淋,被誤以為可治療腸病毒,但其實是緩和喉嚨痛及補充一點能量。

再來,嬰幼兒不出門但仍可能得腸病毒,呂俊毅說明,病毒無孔不入,雖然嬰幼兒不出家門,但家人會出門,就可能把病毒帶回家,尤其成人感染腸病毒通常無症狀,卻扮演傳播者,建議返家要落實更換衣物、洗手、漱口等措施。

呂俊毅強調,大部分的腸病毒都會痊癒,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但要注意病程有無重症前兆,包含活力不佳到昏睡不醒的程度、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的肌躍型抽搐,或是呼吸、心跳超過合理範圍,可能是調節的腦幹出狀況,還有嘔吐也可能是腦壓上升的腦炎表現,都要特別注意。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上週腸病毒就診人次較前一週略降,但校園仍有279班停課,必須持續觀察,但依照往年經驗,預估高點會落在5月底、6月初,也提醒民眾落實手部衛生。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重症,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A10型,年齡皆為未滿1歲幼童,與去年同期病例數相當。

疾管署說明腸病毒重症前兆。(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三大迷思。(疾管署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