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專家教3招掌握「愛的技術」

2024/05/13 20:49

臨床心理師表示,夫妻在不同背景下長大,想好好牽著手度過未來幾十年的時光,著實需要花費心力努力經營;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劉力仁/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趟陪伴彼此的旅行,但旅途中難免在爭吵中消磨彼此的愛意。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周欣妤表示,結婚是段持續調整、磨合的夥伴關係,了解雙方在婚姻中的特質與需求後,並練習當下覺察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衝動,給彼此思考空間,透過一遍一遍溝通、分享,學會實踐的「愛的技術」。

周欣妤在臉書專頁「好日子心理治療所」發文引述1本書中的1段話,「結婚這件事,不是許下婚姻誓約就可以完成。結婚只是宣示在名為家人的框架內,親身體現『愛的技術』。……我們雖然因為愛而結婚,婚姻卻非愛的同義詞。這不是「辛苦」、「困難」而已,而是「真的很棘手」。「互信」、「互愛」、「互敬」等美好詞彙的背後,隱藏著「忍耐」、「孤獨」、「痛苦」、「修行」等詞。」

周欣妤進一步提到,2個不同背景下長大的人,想好好牽著手度過未來幾十年的時光,著實需要花費心力努力經營。但經營過程,是忍耐、孤獨和痛苦,但也是個認識自己、重整自己的修行,透過辨識自己與伴侶間的特質、需求,抱持著理解而不批判的角度,看見彼此,了解對方後,才能解決問題。

看見彼此後,該如何改變、維持2人關係?周欣妤指出,覺察自己想法和情緒後,便能從回顧練習中,將「後知後覺」改為「當下覺察」,便學習穩定情緒,控制過於激動的情緒,給予彼此思考的空間。

周欣妤強調,不愉快的爭執要溝通,開心快樂、生活近況也要分享,找到適合的言語,維繫雙方感情。「為了愛自己而需要愛對方,為了認識真正的我,而需要認識對方,婚姻生活是不斷重複『因』與『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