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新冠確診癒後「怪怪的」 醫:「這營養」要補到位

2025/06/17 09:28

醫師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可能間歇性地出現,只要從生活、飲食與營養著手,就有機會幫助自己與家人更快從後遺症中恢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可能間歇性地出現,只要從生活、飲食與營養著手,就有機會幫助自己與家人更快從後遺症中恢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民眾受到新冠疫情的波及,有人第1次感染,也有人是2次、甚至3次感染。很多人確診痊癒後抱怨身體「怪怪的」,覺得頭昏腦脹、睡不好,體力大不如前。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指出,新冠後遺症影響大腦,造成記憶力變差,在關鍵時刻裡要補充營養到位,包含B群、鎂、魚油、Q10等,有助修復神經系統與粒線體功能。

由於正值新冠疫情波動,許多新冠確診病患到門診求助醫師。劉博仁於臉書專頁「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分享個案,曾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感染新冠後康復,但他經常頭暈、晚上睡不好,整天沒力氣。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數都正常,一直覺得自己「不對勁」。後來經他從生活作息、營養補充、自律神經平衡等面向做了全方位的調整。症狀一個個改善,逐漸恢復活力。

劉博仁說明,民眾確診後抱怨身體「怪怪的」,不是咳個不停,就是頭昏腦脹,甚至覺得體力大不如前。這些現象已被歸類為「長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是一種病毒感染後的慢性後遺症,可能持續數週、數月,甚至1年以上。

劉博仁又說,長新冠之所以讓人難受,是因為它不是單一器官的問題。它可能影響心臟、肺、肌肉、免疫系統,最關鍵的區域就是大腦。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透過嗅覺神經或血液進入腦部,造成「腦神經發炎」。這會導致「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失眠與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如何幫助身體走出長新冠?

劉博仁表示,在臨床上發現,一些簡單的生活與飲食調整,能幫助患者明顯改善症狀。以下四項做法是可以改善長新冠:

1營養補充要到位

特別是以下幾項,有助於神經系統修復與粒線體功能恢復:

● B群(特別是B1、B6、B12)

●鎂、D3

● 魚油(EPA/DHA)

● Q10、ALA等粒線體支持因子

2穩定生活節奏,照顧自律神經

固定作息、充足睡眠、減少藍光與過度壓力,有助於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睡前可泡腳、聽輕音樂、進行深呼吸練習。

3恢復運動習慣

很多人確診後就不敢動,但太久不動反而會讓身體更虛弱。從溫和的運動開始,如快走、超慢跑或伸展操,循序漸進,慢慢建立耐力與肌力。

4飲食簡單乾淨,減少發炎源

減少加工食品、過多糖分與反式脂肪,多攝取原型食物、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劉博仁補充,新冠疫情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病毒也可能間歇性地出現,只要從生活、飲食與營養著手,就有機會幫助自己與家人更快從後遺症中恢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