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貧血不一定是缺鐵! 醫點名「2類人」補鐵沒用

2024/05/13 20:03

醫師提到,貧血患者常有頭暈、精神不濟,以及手腳冰冷等症狀;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photoAC)

劉力仁/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提到貧血,第一直覺通常是想到要補鐵,但其實並非如此!北秀健康管理診所醫師陳君琳解釋,缺鐵性貧血確實需要補鐵,但像是地中海型貧血者對鐵的吸收率較高,若是補鐵,有可能就會導致「鐵質過高」,甚至對身體有害;大球性貧血患者多因飲食習慣導致體內缺乏葉酸跟B12,因此應透過補充葉酸跟B12來補血。

貧血5常見症狀

針對貧血的原因,陳君琳在臉書專頁「精準減重|北秀健康管理診所」發文將人體循環系統比喻為身體高速公路,而紅血球是運輸物資的車子。身體範圍廣,要把營養從腸胃道運送到身體各個細胞,或者將氧氣運送到大腦或肌肉時,若高速公路上沒有足夠的運輸車(紅血球),物資無法送達,細胞就無法獲得足夠血液養分、氧氣供應,使細胞運作出現問題。

關於貧血的檢測方式,陳君琳表示,其常見症狀有頭暈精神不濟,以及手腳冰冷;我們是黃種人,所以貧血不是讓臉看起來比較「白」,而是看起來氣色蠟黃;正常的下眼瞼應是粉粉的、充滿血色,但若為嚴重貧血的人,眼瞼會顯得非常蒼白

醫師表示,酒精會消耗維生素B群,導致血球無法正常分化,產生大顆的紅血球,因此酗酒者容易患有大球性貧血;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3常見貧血類型

陳君琳表示,貧血主要可分為3類型,包括:小球性貧血、大球性貧血,以及一般血球大小性的貧血:

●小球性貧血:比例最高,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第2常見的是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受基因影響,使身體製造紅血球時,每個都是小小顆,缺乏較大顆的紅血球,雖然每個都小小的,但小紅血球努力工作,補足先天的不足,使其紅血球數目異常的高。

●大球性貧血:多缺乏葉酸跟B12,常見於素食者、酗酒者。其中,素食者因植物性來源的食物沒有B12,而使其缺乏B12,干擾紅血球的合成;後者則是酒精造成維生素B群的消耗,導致血球無法正常分化,產生大顆的紅血球。

並不是所有貧血都要補鐵!陳君琳舉例,像是地中海型貧血者對鐵的吸收率較高,若是補鐵,有可能就會導致「鐵質過高」,甚至對身體有害;大球性貧血患者多是缺乏葉酸跟B12,因此補血方式就是補葉酸跟B12。同時也透露,判斷身體是否要補鐵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驗血中的鐵,透過Ferritin、TIBC、Iron指標,評估身體缺鐵程度。

動物性鐵質吸收率較植物性鐵質佳

許多長輩有著「紫色食物很補血」的迷思,透過葡萄、藍莓、櫻桃等補血。陳君琳直言,雖然這些食物是紫色的,但是含鐵量並不高。舉例來說,每100公克巨峰葡萄含鐵量約為0.08毫克,櫻桃則是0.25毫克,相較之下,100克牛肉就有3毫克的鐵,等於是這些水果的10倍。

若想從水果中補鐵,陳君琳說,每100克紅肉火龍果含有1.44毫克的鐵;每100克的紅肉李含有0.89毫克的鐵;百香果,每100克0.7毫克的鐵;甜柿則是每100克含有0.68毫克的鐵,都完勝葡萄跟櫻桃。

不過,最佳補鐵食物還是以動物性來源的食物為主!陳君琳解釋,肉類中的鐵叫做「血紅素鐵」,它的吸收率可達20-30%,且較不易受到其他飲食影響吸收,而植物中的鐵稱為「非血紅素」,吸收率大概只有5%左右,所以還是建議以紅肉跟肝臟等動物性來源的食物,作為最佳補鐵食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