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母親節不快樂!「康乃馨身心症候群」需心療化解

2024/05/11 10:35

醫師提醒,母親節前夕感到頭痛、失眠,甚至心悸胸悶等恐慌症發作,恐是「康乃馨身心症候群」;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明天就是母親節,不過卻有人每逢母親節前夕就感到不快樂,33歲上班族C小姐因父母失和,4歲時母親就離開了,自小缺乏母愛的她,在母親節前夕就感到頭痛、失眠,甚至心悸胸悶等恐慌症發作,就醫診斷為「康乃馨身心症候群」,經藥物和心理治療才化解心結。

阮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洪櫻娟指出,「康乃馨身心症候群」主要出現在缺少母愛或與母親有心結難解者,面對母親節前夕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形式慶祝活動,反倒加重了無用自貶、無望消沉、自責愧疚、罪惡自殘等情緒的矛盾糾結,甚至憂鬱,失眠,酗酒。

洪櫻娟說,C小姐因為頭痛、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合併頭暈、心悸胸悶等恐慌症發作前來就醫,她自訴父母失和,4歲時母親就離開了,一直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媽媽才會不要她,從小每當母親節學校要寫作文、賀卡、合唱獻歌、製作紙雕康乃馨等就很痛苦,特別覺得孤單且會偷偷哭泣。2、30年來,一提起「媽媽」,心情便瞬間波動、無法收抑眼淚。

所幸成年後C小姐選擇與媽媽同住,希望透過相處和彼此呵護來修復心結與創痛,但期待越深失落也越深,尤其每當看到媽媽在冰箱裡塞滿為她準備的食物,就又難過到失控抓狂甚至喘不過氣,媽媽越試圖表達關愛,卻越是讓她想起那些媽媽空缺的歲月,「覺得自己很壞」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夢靨。

身心科醫師洪櫻娟提醒,母親節前夕感到恐慌者,可能有「康乃馨身心症候群」,應就醫檢查和治療。(阮綜合醫院提供)

洪櫻娟表示,被拋棄感與渴望被愛的失落,深深影響C小姐自尊的完整及成年後的生活。就連在工作與人際關係表現得也缺乏自信,儘管她外表亮麗又能言善道,面對主管的看重和提拔,上一刻還開心分享,轉眼間又懷疑自己不夠好、不堪重任,卻又擔心錯失良機,充滿焦慮不安。

洪櫻娟強調,每個孩子都渴望母親的愛,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和需求,但不是每個母親都有能力付出愛,人非完人,母親有她自己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當初她也只是個無助的女人。她時常鼓勵C小姐,「你靠自己長大了,真的很不容易!而且還長得這麼好、這麼有能力,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孤單無依的孩子了。」

針對C小姐的症狀,洪櫻娟開立血清素和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輔助與幾次心理治療,如今C小姐已逐漸能與母親平和相處,在工作也有所發揮,目前已晉升為小主管,今年母親節也終於能坦然平靜面對。

洪櫻娟建議,當失落、無望感及挫折、壓力持續,身體會出現一段時間連做檢查也找不出原因的失眠、焦慮、胸悶心悸、頭痛頭暈、腸胃不適、暴躁易怒、寡歡哭泣、酒精濫用等症狀就可能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這類文明病了,是需要醫師評估診斷後開立藥物並配合心理治療、放鬆技巧訓練的協助,才可以盡快重獲正能量,度過人生灰暗期,不要抗拒就醫拖延治療,就能早日重拾生命的色彩。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