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與致命海洋生物共舞! 澳專家研發抗毒血清守護生命

2024/05/08 20:43

石頭魚是世界毒性最強的魚種。西摩博士形容被這種魚刺到後,「感覺就像一頭大象坐在你的胸口,你無法呼吸,有一種末日即將來臨的感覺」。(法新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澳洲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但也潛藏著許多致命海洋生物。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毒物學家西摩(Jamie Seymour)博士及其團隊,致力於研究澳洲最致命的海洋生物,以了解其特性並研發抗毒血清,守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法新社》8日報導,西摩博士的研究對象包括世界上最毒的魚類——石頭魚(stonefish,又名玫瑰毒鮋、腫瘤毒鮋),以及毒性極強的伊魯康吉水母(Irukandji jellyfish)和箱型水母(box jellyfish)。被這些生物螫傷或咬傷,可能導致劇烈疼痛、昏厥、組織壞死,甚至死亡。 因此,西摩博士的工作充滿了危險,但他認為,為了研發抗毒血清,拯救更多生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澳洲被西摩博士稱為「毒物大陸」,因為這裡聚集了許多致命的生物。然而,致死案例相對罕見。根據官方數據,2001年至2017年間,澳洲每年平均有32人死於動物相關事件,其中馬和牛是最大的殺手。自1883年以來,僅有2例伊魯康吉水母致死案例和約70例箱型水母致死案例。相較之下,2022年澳洲因藥物、酒精和車禍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4700人。

西摩博士的團隊是唯一一個從這些致命海洋生物身上提取毒液,並將其轉化為抗毒血清的機構。對於箱型水母,研究人員必須先移除其觸手,進行冷凍乾燥,然後在毒液凝固後收集;對於伊魯康吉水母,目前尚無抗毒血清,醫生只能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對於石魚,毒液提取過程更具挑戰性。研究人員需要將注射器插入活魚的毒腺中,用毛巾固定住魚,然後抽出滿滿一針的致命液體。

提取的毒液會被送到維多利亞省的一個機構,進行抗毒血清的製作。首先,該機構的工作人員會在6個月內將少量毒液注入動物體內,例如馬,使其產生天然抗體。然後,提取動物的血漿,並將抗體分離、純化和濃縮,製成供人類使用的抗毒血清。

西摩博士在實驗室拿起一條石頭魚,這是世界上最毒的魚。(法新社)

科學家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海洋溫度上升,被這些致命海洋生物螫傷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例如,伊魯康吉水母的活動範圍正逐漸向南擴展,其毒性也可能因溫度變化而改變。

研究顯示,來自這些有毒生物的毒液可能具有治療各種疾病的潛力,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然而,這方面的研究仍缺乏資金支持。

西摩博士表示:「當你想到毒液時,把它想像成蔬菜燉菜,裡面有許多不同的成分,我們一直在力將這些成分分離出來,並弄清楚它們的作用。」西摩博士和他的團隊將繼續探索毒液的奥秘,為人類健康和醫療發展貢獻力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