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醫推日常5招重拾平衡

2024/05/03 21:32

醫師表示,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也相當重要,例如冥想、正念練習等,能防止累積過多壓力,更有助於培養心理健康;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愈來愈多,會產生出頭痛、失眠、心悸等症狀,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分享,五個日常好習慣重拾身心平衡,包括:規律生活作息、均衡補充營養、養成運動習慣、學習調適情緒、放鬆紓壓管道。

謝炳賢在臉書「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發文指出,近年來,自律神經失調成為相當熱門的話題,現代人時常面對工作壓力、忙碌生活、人際關係等問題,加上飲食及作息不正常,使得自律神經失調越來越普及。

他提到,當自律神經失調發生時,不僅頭痛、失眠、心悸容易找上門,莫名疼痛與緊張焦慮更是大大影響生活與身心健康

●規律生活作息:熬夜、睡眠不足等不正常作息對自律神經是一大傷害!盡可能調整規律生活作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好好休息睡覺,讓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活絡於正確時間,能有效幫助自律神經穩定。

●均衡補充營養:許多人為講求便利快速,常三餐外食不均衡,如此一來,對能幫助神經健康的營養素很可能攝取不足,如維生素B、Omega-3等,進而影響神經系統穩定性,除了保持均衡飲食,也要盡量減少咖啡因與酒精飲品攝取過量,避免影響神經運作,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很棒的方法,運動的過程中會分泌腦內啡和血清素,讓身體壓力能夠獲得釋放,同時可以活絡副交感神經,穩定神經系統。像是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瑜伽等不過度劇烈的有氧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喔!

●學習調適情緒:當長期處在壓力、焦慮或沮喪的狀態下,容易阻礙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 #腹式呼吸法,讓心情穩定下來,保持輕鬆平靜的情緒,舒緩精神壓力。

●放鬆紓壓管道: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也相當重要,適時解放壓抑的情緒,能防止累積過多壓力,更有助於培養心理健康,例如到戶外走走、閱讀、繪畫、冥想、正念練習等,幫助自己從壓力中抽離,感受心靈的滿足與平靜,恢復自律神經平衡功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