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診?脊椎手術釀災難 55歲男白挨2刀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1名55歲男子,因脊椎疼痛問題接受了2次高額自費手術,手術後不僅沒改善,還逐漸失去下肢活動能力,轉診到醫學中心發現病灶不在腰部脊椎,而是胸椎出現壓迫,導致失去走路能力,所幸,接受了健保給付的胸脊椎減壓手術後加持續復健,最近一次回診,已經是自己走進診間,不用靠輪椅。
該男子原本因為退化性脊椎疾病到過其他2家醫院求治,做過2次手術,共進行了5個節點的腰椎手術,骨釘與支架被大量使用,費用高達30多萬元。但手術後狀況並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雙下肢無力至無法行走。
男子經由診所醫師轉診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求助,由身兼彰基南投分院院長的彰基神經外科醫師張尚文收治。張尚文診斷發現,男子的真正問題在於胸椎而非腰椎,趕緊為他安排了胸椎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胸椎壓迫情況,經過及時的胸脊椎減壓手術,患者症狀顯著改善,手術後第7天即順利出院。
張尚文說,男子轉診來時坐著輪椅進診間,第一句話就說「手術完之後症狀完全沒有改善!」術前跟目前的症狀,半年來雙下肢開始慢慢地無力,不會痠痛,到最後甚至無法行走、站立。他在看了男子脊椎手術的影像後,不禁倒抽一口涼氣⋯腰椎只有5節,就被開了5節,骨釘跟椎間盤支架通通打好打滿。
張尚文進一步表示,從症狀問診,他認定問題不在腰部脊椎,而是可能在脊椎比較高一點的位置胸椎。當下,請跟診的實習醫學生與PGY住院醫師,對該病患做了肌腱反射的測試,果然得到了肌腱反射增強的結果,且持續大反射幅度痙攣,這種情況表示說病患在比腰椎更高位的神經,出現壓迫或阻斷的現象,導致肌腱反射的增強,進一步透過胸椎核磁共振檢查,果真在第1到3胸椎的地方發現了胸椎壓迫,隨即安排患者入院,進行胸脊椎減壓手術。
門診臨床,張尚文碰到類似不需要脊椎手術的患者,卻被植入了很多自費骨釘、支架,甚至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接受了手術的案例還不少。他提醒,面對脊椎疾病,除了外傷性的脊椎損傷有治療的急迫性外,遇到退化性脊椎疾病時,可以多詢問不同的專家醫師,也要跟醫師做充分的討論,讓自己可以得到適切的治療,避免盲目接受高風險及高費用的治療方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