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0大職場高風險生育危害曝 餐飲、航空業都上榜

2024/05/01 17:4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專案辦公室提出「常見10大職場高風險生育危害」,包括製造業、餐飲業、航空機組人員等都入列;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記者江采蓁/台北報導〕據勞動部統計,台灣正值適齡生育的民眾有68%在就業,但現今職場普遍高壓輪班工作,同時有許多新興材料,民眾恐受到不同程度的職場環境危害影響生育健康而不自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專案辦公室提出「常見10大職場高風險生育危害」,包括製造業者、餐飲業從業人員、航空機組人員、醫療產業、環境用藥人員都入列,提醒民眾注意預防,並呼籲企業加強職場生育保護。

北市聯醫婦幼專案辦公室主任、婦產科醫師林陳立指出,臨床上許多婦女在備孕期不順利、自然流產、胎兒早產、死產及發育不良等問題,高齡生育或內在疾病因素外,職場環境危害問題更需要高度關注,他認為,企業應提供職場友善措施,在男女性準備懷孕與婦女孕期給予保護,如調整職務或遠離有害環境。

林陳立舉例,門診中有位不孕症空姐,辛苦在飛機上自己抽藥打排卵針,好不容易人工協助生殖懷孕,卻因胎兒是無腦兒而終止妊娠,個案想要第二次做試管嬰兒,但公司不同意個案轉地勤,導致她仍在不適合備孕環境中工作。

林陳立歸納國內外研究,列舉出10大高風險職業生育危害,提醒準備生育與正在懷孕的民眾注意職場環境的有害物:

1. 製造業從業人員:焊接作業、紡織染整、皮革、石化、塑橡膠、家具製造、電池製造、藥品製造,其接觸如鉛、錳、汞、正己烷、甲醛、甲苯、乙苯等金屬或化學有機溶劑有害物、物理性的噪音、熱危害等,對於男性不孕症、女性荷爾蒙異常、流產、死產、早產、缺陷兒、發育障礙與哺乳風險增加。

2. 批發零售人員:搬運重物、櫃台久站、長期行走、跌倒滑倒、物品砸傷、輪班等,對於早產與流產風險增加。

3. 餐飲業從業人員:餐飲業工作場所面臨高熱、暴露於煙燻氣體多環芳烴、二手菸等有害物、貨物搬運、久站等,增加男性不孕症、女性流產、早產、哺乳風險。

4. 美甲工作者:美甲沙龍員工可能會接觸到數十種化學物質,包括甲醛、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丙烯酸酯等有機溶液有害物,增加流產、死產與缺陷兒風險。

5. 航空機組人員:工作中暴露於不良的空氣品質(NO,O3,CO2),振動、機艙高度壓力變化,噪音、殺蟲劑、晝夜時差、宇宙電離輻射、工作壓力、體力工作(久站、舉重、腰部彎曲),可能導致月經紊亂、流產、死產、胎兒聽力受損風險。

6. 與保存生物檢體或文物工作相關人員:殯儀館、實驗室、解剖接觸病理檢體、博物館文物保存人員,可能接觸防腐劑福馬林和戊二醛等有機溶劑及受到生物病原體危害,增加不孕、流產、死產與孕期感染風險。

7. 醫療照顧人員:醫護人員可能接觸化療藥物、抗病毒藥物、麻醉氣體、消毒劑、X 光、輪班工作和長時間工作、搬運病人或長時間站立、工作壓力等,增加不孕、流產、早產、缺陷兒、新生兒感染風險,接觸感染源也可能導致孕婦與新生兒感染。

8. 使用環境用藥人員:環境病媒蚊防治人員使用殺蟲劑、農業從業者使用農藥,增加男性不孕、女性荷爾蒙異常、流產、死產、缺陷兒風險。

9. 加油站員工:暴露於一氧化氮、二氧化碳、苯、甲苯、烷有害物質,戶外高溫等,增加男性不孕、女性荷爾蒙異常、流產、死產與先天缺陷兒風險。

10. 電力供應業從業人員:暴露於輻射源、煤煙增加不孕、流產、缺陷兒風險。

林陳立強調,為解決台灣低出生率、高新生兒及嬰兒死亡率,需要從計畫生育、懷孕階段、產後與嬰兒照顧階段介入,其中減低職場危害,應列為關鍵之一。他也提醒,民眾除了需要辨識職場有害物並加以防護外,工作下班後立即清洗,避免將危害物帶回家中,也可減少家人暴露在有害物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