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羅病毒懶人包》感染後注意3件事! 症狀、預防一次看

2024/04/16 19:28

疾管署表示,感染後諾羅病毒,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疾管署表示,感染後諾羅病毒,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來食物中毒事件頻傳,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公布,上週門急診就診達到近14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5.7%,其中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以諾羅病毒占80%為主。究竟感染諾羅病毒後有哪些症狀?哪些人要注意?該怎麼預防?《自由健康網》幫民眾整理有關諾羅懶人包。

諾羅病毒症狀有哪些?

疾管署指出,諾羅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LV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感染後症狀相似於食物中毒,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醫師表示,由於諾羅病程又兇又猛,在接觸1-3天後,會出現發燒+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絞痛腹瀉等症狀,其中發燒在第1天時較為輕微,通常在第2天會燒得特別厲害,有時甚至在退燒藥效失去作用前又突然高燒,此時可考慮提前服用另外一種退燒藥物(小孩通常是塞劑,成人則建議跟醫師討論)。

至於嘔吐、腹瀉,林智葳接著說,有些小孩在劇烈嘔吐時,會咳出鮮血,便是出血性胃炎,建議前往醫療院所觀察。而腹瀉通常是第2天後才會出現,同時也是最後才好的症狀,多數病人約在7到10天後,糞便才會恢復正常。

諾羅病毒怎麼傳染?

疾管署強調,諾羅病毒傳染途徑主要以食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及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

諾羅病毒好發年齡層為何?

疾管署表示,所有的年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常見於學校、醫院、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大部分感染諾羅病毒的人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感染諾羅病毒後是否終生免疫?

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而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單一次的感染並無法對其他型別之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另外,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施打。

感染諾羅病毒需注意的事項?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如果真的不幸中了諾羅病毒,建議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上吐下瀉過於嚴重之脫水現象;避免過油、高糖食物刺激蠕動、加劇腹瀉,建議少量多餐+清淡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幫助腸胃道細胞修復,康復了也記得要持續調理飲食,避免增加腸胃負擔。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如果真的不幸中了諾羅病毒,建議少量多餐+清淡飲食。也要注意飯前個人衛生習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如果真的不幸中了諾羅病毒,建議少量多餐+清淡飲食。也要注意飯前個人衛生習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如何預防諾羅病毒?

高敏敏建議「用肥皂勤洗手」,尤其吃飯前、如廁後及接觸任何公用物品都要注意;「確實戴好口罩」進出人多處病毒易透過飛沫傳播,且諾羅病毒只要極少量即可感染;「環境勤消毒」尤其患者便後、嘔吐後碰過的物品台面,要用含氯漂白劑清潔徹底。而飲食部分,應「避免生食生飲」尤其蔬果、貝類水產品要徹底煮熟再食用;「用公筷母匙」與他人共食時衛生要注意;「感染者勿烹調食物」病患應在症狀解除後3日,再接觸健康的人及調理食物。

除此之外,林智葳提醒,不僅是諾羅病毒,許多腸胃型症狀的病毒,如輪狀病毒、腺病毒,以及糞口傳染相關的腸病毒都無法以75%酒精預防,原因是這些病毒並沒有外膜可以被酒精破壞,因此唯一的預防方式就是肥皂濕洗手,提醒外出用餐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先洗手、先洗手、先洗手」。若是家中有人中獎的話,則建議1000ppm的漂白水為環境做徹底消毒。

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醫師提醒,諾羅病毒無法以75%酒精預防,因此飯前、如廁後應用肥皂洗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醫師提醒,諾羅病毒無法以75%酒精預防,因此飯前、如廁後應用肥皂洗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