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醫首例成功救援!早產兒腸扭轉壞死 切腸造瘻口保生機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1名產婦患有子癇前症而血壓難以控制,提早產下1140公克重女嬰。輔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蔡煥文表示,寶寶初期胎便延後排出、餵奶困難,連1c.c.都喝不下,但腹部卻逐漸膨漲,出現敗血症及氣腹症狀,緊急手術發現是腸扭轉導致缺血性壞死及穿孔,經切除30公分小腸,並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造瘻口),進展順利,這是院方首例早產兒不分類的手術。
蔡煥文說明,腸扭轉是指消化道及腸繫膜打結,造成腸阻塞及血管阻塞,因此會嘔吐及腸缺血壞死,其中最怕中腸扭轉,意味幾乎全部小腸都要切除,最後變成短腸症,需等小腸移植。早產兒腸扭轉機率很少見,大部分是壞死性腸炎,所幸女嬰急救得快,趕緊扭回來,腸子缺血範圍不大,造口也是暫時的,待體重3公斤以上即可關閉。新生兒小腸平均有200公分,切除30公分影響不大;術後在新生兒科專業照顧下,女嬰順利脫離敗血症及靜脈營養,體重大幅進步,目前已養到重達2000公克。
蔡煥文指出,許多人對於兒童有著「小朋友就只是成人的縮小版」的誤解,實則不然,小兒生理構造與生命徵象比成人更加複雜多變,特別是體積更小的早產兒,身形僅巴掌大小、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十分脆弱,術前務必準備周全,僅是建立中央靜脈導管可能就要數小時,還得留意手術室的溫度,避免凝血功能異常,該名個案手術耗時約140分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