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蓮強震》震後更難熬 醫談災後6種心理後遺症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0403花蓮強震後,不論是否實際受到傷害,都累積大小不一的心理壓力。受災嚴重的地區不時傳出有人受傷,以及近期大小餘震,讓人出現「幻震」,不知現在是真的地震還是錯覺。從網路平台或媒體披露的災難影片,也讓民眾驚心。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在粉專「周伯翰醫師的大腦身心保健園地」分享地震經歷者常見的心理後遺症。
恐懼:地震可能引起強烈的恐懼和恐慌。強烈的噪音和地面的劇烈搖晃增加了經歷者的焦慮和恐懼。心中存在地震可能重複並威脅生命安全的恐懼。這種恐懼可能在地震之後持續很長時間,並引起行為和社會關係的變化。
壓力和焦慮:經歷地震及其造成的破壞可能會增加人們的壓力和焦慮。人們可能面臨擔心未來再度地震的恐懼,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擔心財務損失。這個問題可能在地震之後持續很長時間,並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嚴重的憂鬱和焦慮:地震可能是生活痛苦和悲傷的經歷,導致嚴重的憂鬱和焦慮。失去親人,生活環境損壞以及失去住宿可能會使人感到不安和不舒服。這種憂鬱和焦慮可能在地震之後持續多年,並對生活品質產生重大影響。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些人在經歷地震後可能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包括記憶力減退、持續的焦慮恐慌感、生理衝動和壓力感增加和焦慮。患有PTSD的人可能在工作、人際關係和日常活動中遇到問題。
日常生活的不確定性:地震可能會引起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人們可能面臨工作安全、住房安全以及水電等基本設施的擔憂。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降低自信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社會關係的改變:地震可能會導致人們社會關係的變化。可能害怕未來的地震以及自己家人的安全;他們可能會謹慎地建立社會關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