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長紅疹且無法自理生活 竟是乳癌細胞擴散合併皮肌炎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烏日區60歲黃婦有乳癌家族史,前年罹患乳癌第1期切除右乳後,持續追蹤1年,去年在臉部、前胸多處出現紅疹,不能洗澡生活無法自理,本月由烏日林新醫院診斷出乳癌細胞擴散至肝臟、淋巴,也引發皮肌炎,院方進行化療,並使用類固醇,讓紅疹逐漸消失。
黃婦罹患乳癌在兩年前切除右乳後,眼皮、上背及手關節陸續出疹,四肢靠近心臟處肌肉群對稱無力,需由家人協助洗澡穿衣,去年前往診所就醫一度以為是藥物疹,停用乳癌用藥後未好轉,今年初接受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過敏免疫風濕及神經內科專科醫師,依序進行血液、切片及肌電圖檢查。
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增熙說,黃婦自以為是藥物疹,結果停用乳癌藥導致皮肌炎更嚴重,到院後配合繼續癌症化療,也使用類固醇治療皮肌炎,皮肌炎的紅疹才慢慢沉澱消失。
林增熙表示,對於皮肌炎與癌症關聯,推論可能是身體對癌細胞產生免疫反應,目前皮肌炎尚未有標準治療藥物,治療目標以減緩疾病發展速度,預防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為主,除了免疫調節藥物,患者一定要妥善控制腫瘤才會改善病情。
相較於一般民眾,皮肌炎合併惡性腫瘤比例高達15%至30%,然而多數乳癌患者對於皮肌炎陌生,嚴重將導致自體免疫引起發炎性肌肉病變,甚至也有患者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院方指出,在治療方面除了觀察患者肌電圖、肌肉酵素是否異常,需由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進行皮膚切片,診斷有無發炎性病變,避免侵犯肺部造成纖維化及心臟等器官。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