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追思解剖教學英靈 大體老師為捐贈放棄治療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台北醫學大學今(26)日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今年共啟用13位大體老師,現場不僅有家屬及親友們的緬懷追思,還有北醫大師生們獻上的敬意,以虔誠的心與專業的態度面對生命與未來。
享年102歲何畏然是這次年紀最長的無語良師,在1949年隨軍遷台後落地生根,曾因戰爭被迫放棄學業,對學習熱枕不減,很重視後代教育,而當初在得知兒子、媳婦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後,立刻偕同妻子一起響應。
出生於1924年、曾因戰爭報考黃埔軍校的涂成璜,原本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執意簡單海葬,隨著大海回到家鄉,但在得知大體捐贈資訊後,立刻放棄海葬,果斷簽署同意書,甚至為了能夠捐贈大體,在罹患攝護腺癌後拒絕治療,只因擔心治療會影響捐贈資格,心意令人動容。他的家屬說,「身體不是什麼,只是個軀殼,真正能夠留下的是對世人有貢獻」。
另外,還有曾是唱片製作人的華海鶴,是疫情期間第1位捐贈北醫大的大體老師,他的家人回憶,華海鶴能言善道,幽默風趣,當年一手發掘、培養歌星包偉銘,是他引以為傲的成就之一,而且富有正義感,同時也是位環保鬥士,當年電線杆、電箱小廣告猖獗,會騎著自行車一張一張撕掉。
縱然萬般不捨,為了成全大體老師們的心願,家屬們選擇尊重,並在過程中感受到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愛,在追思紀念會現場的北醫大師生們也用心記錄、聆聽大體老師的生平,同時謹記老師及家屬們的期許,以虔誠的心與專業的態度面對生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