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HPV病毒超過百種 2種「高風險型」釀子宮頸癌

2025/06/29 21:34

食藥署指出,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高風險型HPV感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指出,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高風險型HPV感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林惠琴/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平常很健康,為什麼還要打HPV疫苗?這和癌症有什麼關係? 面對民眾常見疑問,食藥署於官方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HPV(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接種疫苗不僅保護個人健康,更是一項全民防癌策略。

根據說明,人體細胞在基因的調控下,會不斷地生長、分裂,最終自然凋亡。但若基因受到病毒、化學物質或紫外線等外來因素干擾,就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生,甚至癌變。

早在1983年,德國科學家Harald Zur Hausen首次發現HPV病毒能將其基因「植入」人類子宮頸的正常細胞中,造成細胞變異與癌化,這項發現改寫醫學界對癌症成因的理解,也讓Zur Hausen博士在200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食藥署說明,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成以上是由HPV-16與HPV-18這2種「高風險型」病毒所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食藥署說明,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成以上是由HPV-16與HPV-18這2種「高風險型」病毒所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目前研究顯示,約有5-8成的人在一生中會接觸到HPV,特別是在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風險顯著上升。雖然HPV病毒型別超過100種,但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成以上是由HPV-16與HPV-18這2種「高風險型」病毒所致。

所幸,現今已有疫苗能有效預防這些高風險型HPV感染。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HPV疫苗共有3種,包含二價、四價與九價疫苗,皆可提供對HPV-16與HPV-18的保護,預防效果可持續約8年。食藥署強調,接種疫苗並非僅限於年輕女性,而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議題。透過疫苗接種與定期篩檢,可大幅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防癌應以「預防勝於治療」為原則,及早行動、守護健康不嫌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