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保母虐童》兒少受虐3大類型 美國兒醫:「這些」跡象要小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1名1歲多的男童經兒童福利聯盟(兒福盟)安排,轉交由劉姓保母照顧卻遭虐打致死,引起各界憤怒,也讓有托嬰的家長憂心,若是遇到不良的保母該如何察覺?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受虐兒童往往會因恐懼不敢開口,可能因此不易察覺,家長應注意受虐體徵,如身體莫名受傷、瘀傷、體重無法增加、生殖器疼痛出血或有分泌物,心理影響如行為退化尿床、惡夢、憂鬱、莫名疼痛等。
兒虐3大類型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網站》報導,美國每年約有400萬起兒虐案件,涉及近700萬名兒童。發生率最高的是1歲以下的嬰兒,25%的受害者年齡在3歲以下。兒童虐待大致可分為3類型如下:
●身體虐待:是指兒童的身體因打擊、踢打、搖晃、灼熱或其他暴力行為而受傷。
●性虐待:是指兒童無法理解或同意的任何性行為。包括撫摸、口腔生殖器接觸以及生殖器和肛門性交等行為。它還包括暴露、窺視癖和接觸色情作品。研究表明,多達5分之1的女孩和20分之1的男孩在18歲之前遭受性虐待。而超過90%的性虐待受害者認識並信任施虐者。
●刻意忽視:包括身體忽視,像是不提供食物、衣服、住所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情感忽視,如不提供愛、安慰或情感;醫療或教育忽視,包含不提供必需的醫療護理或教育,或疏於監督。上述類型都會影響兒少身心。另外,言語上的傷害也可能損害孩子的自我價值或情緒健康。
兒虐體徵及心理變化
兒科學會表示,受到虐待的兒童常因恐懼、擔心不被相信、受到指責或施虐者是非常親近的人而不敢說出實情。下列為可能出現的身體跡象和行為變化。
●任何受傷且不能活動的嬰兒。
●4歲以下兒童軀幹、耳朵或頸部瘀傷。
●任何與所稱傷害發生方式不符、無法充分解釋或與兒童發育能力不符的傷害(擦傷、燒傷、 骨折、腹部或頭部傷害)。
●孩子透露遭虐待或忽視。
●體重無法增加(尤其是嬰兒)或體重突然急劇增加。
●生殖器疼痛、出血或有分泌物。
●傳染性病。
兒科學會表示,許多受虐兒童可能出現幾種行為,包含:恐懼行為(惡夢、憂鬱、異常恐懼)、不明原因的腹痛,突然尿床或如廁能力退化(尤其是孩子已經接受如廁訓練)、試圖逃跑、自信心突然改變、無醫學原因的頭痛或胃痛、學業不佳、極端被動或攻擊性行為、極度深情的行為或社交退縮、或胃口大和偷東西。不過上述成因也可能來源於多種不同類型壓力,並非受虐獨有,應釐清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
網友回應